• 106阅读
  • 0回复

年高更重桑梓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5
第11版(香港和澳门台湾)
专栏:

  年高更重桑梓情
郑志勋车广荫
一位做海鲜买卖的普普通通的香港同胞,从1987年开始,省吃俭用,日积月累,连年不断地为千里之外的家乡浙江上虞捐资兴学。10年来,他共捐助700多万港元,包括教学设备,在5所中学、5所小学建起11幢教学大楼,直接受益学生达到7000多人。他就是70岁的张杰老人。
张杰先生幼年时由于家境贫困,小学尚未毕业便外出谋生。1959年,张杰先生孤身到了香港,在一家杂货店当伙计。
他在香港生活将近20年以后,从自己谋生的艰难经历中深深感到教育和文化对于人生具有多么重要的价值!
张杰常说:“我们国家国力强大了,但人口素质还有待提高。要培养人才,必须依靠学校教育。我们香港同胞也应尽点心,出点力。”
张杰先生立下宏愿,誓将多年小本生意所得的积蓄献给故乡的教育事业,以表达自己拳拳的赤子丹心。
自1979年开始,这位卖蟹老人接连向上虞中学赠送了冰柜、彩电、汽车等,并设立1万元奖学基金。后来又捐资建造了拥有32个教室、面积近4000平方米、设施堪称一流的两幢教学大楼和图书馆。1989年,张杰又向上虞县人民教育基金会捐助教育基金30万元。1990年,张杰先生再次捐资建造上虞中学女生宿舍楼,并设奖教金5万元和奖学金1万元。
1991年至今,张先生捐资办学的壮举已扩展到绍兴市偏僻山区。6年多来,张杰先生倾囊出资,相继在皂湖中学、皂湖小学、梁湖小学、湖西小学等学校建起了10幢张杰教学楼。
一幢幢教学楼,一块块砖瓦,一把把桌椅,凝结着张杰先生多少心血和满腔真情!
张杰先生平素生活十分俭朴。直到现在,他在香港还住一套仅30平方米的住房。他有4个女儿、1个儿子。为解决住宿困难,他从室内向外悬搁了两块水泥板,勉强多搭了一张床。他笑着说:“人家叫我老板,其实我睡的是地板。”
张杰先生说:“我不打算在香港买房子,几百万元的钱买了房子,人一死,孩子多,分不匀,受益的也不多。几百万元用于家乡贫困地区的教育,一大批孩子就有了希望。”
有一次,张老先生回内地探亲,有关部门在杭州西子宾馆为他全家订了7个房间,他硬是退了,自己出钱住进10多元钱一个床位的招待所。
今年,香港回归,张杰先生恰逢古稀之年。在当今祖国繁荣昌盛、满目春光的时势中,他也顾不得年事已高,还要大展捐资助学的宏图。他今年还在上虞家乡投资兴办了6家合资企业,将这些企业所得的利润全部捐给“张杰教育基金”,用于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
张杰先生最近还先后考察了梁湖镇花浦、江山、沥东镇西塘等山区的不少学校,并准备出资12万元用于江山小学扩建,投入25万元用于上虞中学教育设施改善。他深情地说:“我今年已70岁了,为家乡做贡献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我要加快行动,多建几幢教学大楼。”
位卑未敢忘忧国,年高更重桑梓情。这就是这位香港同胞的情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