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阅读
  • 0回复

牛博士讲“七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5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牛博士讲“七不”
吴兴人
为了建设文明城市,为了争做文明市民,上海市特别制定了“七不”的文明公约(不随地吐痰,不乱穿马路,不乱扔杂物,不损坏公物,不破坏绿化,不说粗话脏话,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为此,还成立了以老太太为主的执行监督的“3860”部队,这是“硬”的一手。
最近,读到了戴逸如先生绘的卡通画集《牛博士——我的好朋友》,我又看到“软”的一手。
牛博士,在日常生活中,是含有贬义的一个词。而戴逸如笔下的“牛博士”,却完全改变了人们心目中的贬义形象。“牛博士”的外观很有趣:圆圆的脸蛋、圆圆的鼻子,加上一双圆圆的眼睛,又戴着一顶圆圆的小贝雷帽,稚态可掬,幽默发噱,非常惹人喜欢。翻读下去,读者们又会发现,牛博士并不吹牛,博士却是货真价实。
牛博士的言行举止处处透出幽默。幽默除表现诙谐、有趣之外,还显示出机智,它比滑稽多一点内里的思索,多一点感情的含蓄。鲁迅先生把幽默称之为“有情滑稽”。他说:“日本人曾译‘幽默’为‘有情滑稽’,所以别于单单的‘滑稽’,即为此。”
在牛博士讲“七不”一辑中,戴逸如画了一名身着时装的妇女,爬到了一尊古代道士雕像肩上拍照,把道士的右臂弄断了。牛博士发表评论道:“你太伟大,为了拍照,创造了东方男性维纳斯!”在另一幅旨在宣传“不说粗话脏话”的画里,画家往一个衣衫不整、双目圆睁的男士嘴里塞了一个瓶塞。牛博士又在一旁冷冷地说:“先送你一只瓶塞,再教你礼貌用语。”读后,令人忍俊不禁,发出会心的微笑。
牛博士还大谈握手礼仪,说衣着规定,讲如何用西餐、自助餐,及到外国人家做客时的诸种不宜事项。道理讲得动听,画面画得动人,使读者在笑声中学会了颇为繁杂的西式礼仪。有一组画,介绍做客之道,一东方人去外国人家赴宴,门口站着一名高个子、鹰钩鼻的洋人迎客,牛博士提醒道:“如果家宴比较隆重,你又不认识主人,千万不要一进门就握手。”“在门口迎候你的只是男当差,帮你挂大衣。”他还说:“有人打开餐巾时,在空中抖开,像耍杂技似的。当然,牛博士不会这么干。”
前时,报上曾有专家呼吁:在儿童读物中,日本卡通画占了大半壁江山,中国儿童的知识营养不良,中国的画家应提笔作画,创造中国的卡通形象。现在好了,牛博士和我们见面了。虽然他“出生”不到两年,但已深受青少年的欢迎,成为他们的好朋友。而我特别要说的是,这回他幽默风趣地讲解“七不”,为讲文明、树新风当了一次很好的宣传员。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