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木象遐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5
第12版(副刊)
专栏:

  木象遐想
和国才
在所有的动物中,我对象征吉祥的大象情有独钟,我喜欢大象那憨态可掬的模样,喜欢大象那步履稳健的动作,喜欢大象那雍容大度的气质,更喜欢大象那吃苦耐劳、老实友善的精神。故此,我经常到动物园看大象,给大象喂食,让大象鞠躬、敬礼,做各种动作。昆明的民族村有了大象表演队后,我成了常客,少说已看了十来次。当后边的大象用长鼻卷着前边那头的尾巴,依大小排列十几头一起鱼贯而出亮相时,我就开始拍掌。看到大象翻跟头,过独木桥,用鼻子抬人,踢足球,跳迪斯科,与一大群人拔河时,掌就拍得更起劲,有时到精彩处还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欢呼。西双版纳原始森林里生活着大批野象,野象们还常光顾村寨、城镇、公路。有时它们在公路上大摇大摆地散步,使两边的汽车都无法通过。野象最多的要数三岔河的野象谷,常有大量的野象在那里活动。可是我去了两次都没有福气遇上,只好反复地看野象的脚印,看野象擦痒的树枝。
云南边境的各族群众也非常喜欢大象,大象是几个民族的图腾崇拜物。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从来不伤害大象,即使大象糟踏了庄稼,毁坏了家园,也不会驱赶它伤害它。心灵手巧的傣族群众还用各种优质木料雕出大大小小的象,作为工艺品让人观赏。每次到边境,我都要带回几头木象。每天下班回来,门口有大象迎接,客厅里有大象凑热闹,书房里有大象陪伴,连晚上睡觉都还有几头大象注视着。每当远方的贵宾来访,我都要请他们参观我的这些木象。特别好的朋友,临走时还要送他一头,告诉他把木象摆在家中显眼的地方,每当看到它,就会想起西南边陲的云南各个少数民族同胞,他们就像这大象一样勤劳、善良、憨厚、老实、不善言辞。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纯净的空气,灿烂的阳光和晶莹清澈的泉水,不仅有益于人的健康,而且能影响人的气质和性格;山,是静的,那坚实稳定的形体,清新爽快的气氛,能够陶冶人的朴素忠诚的情操;水,是动的,那千变万化的姿态,能启发、活跃人的智慧。在我的生活中,木象同样给了我这种审美情趣。所以,每到边境一线出差,逛木雕市场也就成了我的一大爱好。从西双版纳到瑞丽、畹町、潞西、陇川、盈江,木雕市场的工艺品几乎都是木象。而且卖木象的商店特别多,几乎满街都是。这些木象,有的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孤家寡人;有的是一头大象带着一群小象的子母象;有的高达三四米,重达五六吨,与真象差不多一样大;有的小巧玲珑,才拇指大;有的商店摆着几十头,有的百把头,几百头,甚至摆到路上来了,颇为壮观,也成了边城的一个美景。
过去,这些木象虽然有大小品种的差别,但几乎都是一种格调,我概括为老实型、善良型。它们几乎都是四只脚稳稳当当地踩在地上,耷拉着一对巨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低垂着,小尾巴夹在后边,一看就是一副老实憨厚的样子。不久前,我再次到边城瑞丽,虽然与上次来只隔了一年多,但瑞丽的面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口岸上人来车往,货进货出,一派繁忙;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大街宽敞笔直。瑞丽变了,变得面目全非,变得难以认识。这一系列变化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些木象的变化。木象更多了,更漂亮了。有的木象扬起了长鼻子,有的翘起了短尾巴,有的前脚高抬,有的咧嘴大笑,有的怒目圆睁,有的抬头高歌,更有甚者,它三脚腾空,展开双翅,就要飞起来似的。我把它概括为调皮型、腾飞型。我想,木象模样的变化,不仅反映了经过几年的改革开放,边疆人民的雕刻技术进步了,雕刻工具更新了,艺术欣赏水平提高了,而且还反映了边疆人民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勇于进取、敢于拼搏的新的精神风貌。你看,过去以做生意为耻的一些少数民族群众也开始办商店、开饭馆,干得红红火火。以往很少出门的少数民族妇女也开始走南闯北,甚至走出国门,办企业,做生意。以前小打小闹的边境贸易,如今也向集团化、大宗化、纵深化发展,每年进出货物已达三四十亿元。时代的变化必然反映到文化艺术领域,从这种意义上讲,这木象的变化是必然的,是边疆人民精神风貌深刻变化的标志,是时代精神的象征。只有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边疆经济发展,人民思想解放,社会进步的今天才能雕出这样的木象。
我在瑞丽街头留连、徜徉,检阅着一群群栩栩如生、情态各异的木象,欣赏着如潮般的人流、车流,不禁浮想联翩。从某种意义上讲,车型、建筑、工艺品等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凝固了的精神风貌。
终于,我下了决心,把家中的那群“老实型”木象来了次改革,给它添些新鲜血液,买了一头半米多高、百把斤重的木象。这象一脸的调皮样,双脚高抬,身子几乎直立,鼻子卷着一朵向日葵,要跳起来的样子,还买了几头长翅膀的、正打架的木象。让象的精神启发我,让象的神韵在我心灵的银幕上定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