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重庆:曝光之后看山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2
第1版(要闻)
专栏:讲文明树新风

  重庆:曝光之后看山城
本报记者崔士鑫
1997年的7月20日,对重庆人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那一天,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将重庆市滨江路的脏乱现象展示在全国人民的面前:整条路的房顶上、路面上全是垃圾,地上污水横流,市里建的“光彩工程”望龙门大厦下,破烂的工棚不堪入目,脏水沟中漂浮着死老鼠。
整整一个月后的8月20日,中央新闻单位联合采访组到达重庆,在滨江路采访时看到的已是另一种景象:路面上看不到垃圾,三个新建的瓷砖贴面的垃圾房格外醒目;在被曝光过的望龙门大厦下,破烂的工棚没了踪影,居民在平整干净的楼前纳凉,设计成船形的大厦,仿佛又扬起了风帆。
上次给滨江路的脏乱现象曝光、这次又重返重庆的中央电视台记者徐汝惠对这一变化感受最深:“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就有这么大的变化,不难想象这花了多大的气力。”
下气力最大的是管辖滨江路的渝中区。“那时中央文明委刚刚布置‘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曝光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压力,但对我们也是一个推动。”渝中区委宣传部长安占宝说。
被曝光后的第二天上午,渝中区委、区政府就在滨江路紧急召开整治脏乱现场会。7月21日开始,滨江路沿线各街道办事处组织居民,在驻渝部队、各社会团体的大力支持下,集中力量清除垃圾。
8月11日,重庆地区最高气温达39摄氏度,包括市委、市政府在内的739个机关单位,参加了渝中区“万人治脏大行动”、“千人执法纠违章”行动。万余人冒着酷暑,清运垃圾426吨、疏通沟渠14900平方米、清理楼院垃圾176幢……渝中区还决定每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开展“万人治脏大行动”,每次集中解决一个到两个突出的环境卫生问题。
不仅是渝中区,整个重庆市区都动了起来。今年刚刚成为直辖市的重庆,是个老工业基地,环境问题一直很严峻,市区山高坡陡,雨水一来冲入大街小巷,脏物稍多就形成“立体景观”,沿江居民历来是把江边当作“垃圾场”,平时把垃圾往江边一丢,江里涨水再把垃圾“运”走。
新重庆必须要有一个全新的风貌。重庆市抓住“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契机,针对新闻单位曝光最集中、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脏、乱、差、堵”现象,开展了全面整治。市环卫局、市政管理局、市建委、市公用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一个个整治重点迅速确定,一系列的措施纷纷出台。令人注目的是,几乎所有的部门,都把新闻曝光变成了解群众呼声的机会,变成加大工作力度的推动力,变成对市民进行环境教育的活教材。
在8月20日举行的重庆市出租汽车行业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大会上,记者看到市公用局专门把今年7月份以来被新闻媒体曝光的事例列了一张统计表,局下属各公司被曝光的内容和处理结果一目了然,还针对曝光中暴露出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在中央电视台曝光中,有几个反映新华路、大坪等处交通秩序混乱的镜头。现在,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重庆晨报》专门设立了“交通违章曝光台”专栏,公布违章车的车号、违章时间、地点、行为等;市公安局还成立了“特种车整顿办公室”,专门抓公检法司等权力部门的车辆违章问题。“特整办”人员每周两次不定时地上路检查,一发现违章,除依法处罚外,还让其本人和单位写出检查,交给市公安局纪检组,“特整办”向各级机关发通报。到目前为止,包括两台交警车在内的40多台“特种车”被通报曝光,引起很大震动。
重庆的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但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滨江路边山壁上不时可见的黑乎乎、脏兮兮的“吊脚楼”,修复不久又被乘凉人践踏的陈家坪转盘绿地,乘车时屡屡碰到的光着上身、在马路中间若无其事地踱步的行人……
“重庆市抓环境治理的难度相当大。”市委宣传部长滕久明说,“但是,我们有决心建设好一个新重庆”。这决心来自山城人环境意识的提高。在重庆市采访,我们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山城人在“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开展以后,环境意识已越来越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