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上天入地”皆效益——石家庄国大集团实行资产占用责任制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2
第2版(经济)
专栏:

  “上天入地”皆效益
——石家庄国大集团实行资产占用责任制纪实
王贵海刘树慧李宏
石家庄国际大厦集团经营效益不错。1996年,营业收入达1.36亿元,实现利润4182万元,企业净资产税后收益率达19%。总经理吕毅华道出了企业成功的做法——实行占有责任制。
国大集团的做法,简单说,就是按照各部门的资产占用量考核效益指标,决定奖惩。这一招,挺有效。
无效资产多用是负担
企业存在一种现象:部门愿意用大库房,愿意多用汽车,多追加资金。如果不讲投入产出之比,不计效益,多占用资产就会成为负担。
1993年底,国际大厦财务部按照资产占用责任制公布了两组数字,一是各部门的资产占用情况,二是应交的“租金”和要求回报的数字。部门经理们看到这两组数字,惊呆了。以国际大厦商场为例,从1988年开业到1993年,每年上交60万元利润,谁都觉得贡献不小。可从资产占用的角度一测算,商场仅每年应上交的“租金”就达92万元。
此后,商场经理拉着财务部长重新测算,减去酒店电梯井和共用通道所占的面积,使经营面积从1440平方米减至1380平方米。在过去,1440平方米也好,1380平方米也好,对商场而言,只是一个空的概念。如今对他们来说,每一平方米都是有偿使用,都是资源,是资产。
国际大厦酒店是国大集团的核心企业,有200多间客房。他们开动脑筋,从一直废弃不用的地下二层箱型基础层开发出可使用面积660平方米,建成了员工的更衣室、浴室;在裙楼加高了一层,增加600平方米,扩大了烧腊和面点的厨房面积;在接建的四层上开发了一个100多平方米的中型会议室;还在后院建立了一个“空中车棚”。酒店精打细算扩展空间的举动被人们称为“上天入地”。
资产开始从没有效益的地方流到有效益的地方。大厦商场刚“让出”空闲的库房,马上就被酒店管理中心占用。
知“柴米贵”才会当家
国大集团的十几个经营公司之间往来频繁,过去多是无偿服务,现在他们实行了内部价格,制订了包括洗涤、仓储乃至打字复印在内的100多项结算价格,体现了规范的部门间的经济关系。他们说,“亲兄弟也要明算账。”
节约挖潜与市场开发是提高资产回报率的两翼。酒店客房部小用品消耗一直是令酒店业头疼的问题,客房部在严格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归纳换算出各种物品的出租率既定情况下的配给额度;涤洁中心制订出洗涤剂、漂白剂、浆粉及洗涤的时间、温度的限量、规范的操作程序,既节约了原材料,又保证了质量。工程部对电梯、空调、照明、热水供应等系统下大力气进行节能改造,年节约用电100万千瓦,节水20万吨。
我们在总经理办公桌上看到两种稿纸,一种是质地精良的印有“国大”标识的信笺,是对外使用的;一种是已经用过的复印纸、稿纸的背面,是对内用的。总经理吕毅华笑着说:“这样做不但省钱,而且培养了一种精神。”
资产回报率前“论英雄”
国大集团对完成经营指标的给予奖励,允许其扩大资产占用量;完不成经营指标且管理水平低的则要受到处罚。
国大集团有一个“连升三级”的经理。大厦商场贸易部经理彭建军1993年底靠两间办公室和一块国际大厦的牌子闯天下,1994年即实现扭亏并赢利8万元,1995年赚了28万元,1996年在异常萧条的批发业务中又挣出30万元的利润。贸易部3年间从集团的C级部晋升到A级部。今年彭建军计划开办专卖店,集团支持他,要资金给资金,要场地给场地。
他们还撤免那些完不成回报率的经营者,在实行资产占用责任制的3年里,集团就撤换了7名部门经理。国大集团形成了责权明确的资产管理体系,而且通过兼并、收购、联合、参股等低成本形式扩张资产效益,拓宽经营空间,提高资产的“含金量”。目前,在石家庄已经兼并、收购了5家亏损企业,其资产重组与利用收益已经充分显示出来。
实行资产占用责任制几年来,国大集团的资产规模由1993年的8700万元,猛增到现在的2.8亿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