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两位农民争“状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8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两位农民争“状元”
武王贵吴麟侯志强
最近,在河南省修武县东西相距3公里的县政协委员王玉先、县人大代表王培兰二位农民争夺“科技扶贫状元”的故事,在豫西北太行山下传为佳话。
王玉先是修武县有名的“葡萄专家”,王培兰是“平菇大王”。他们每年家庭经济纯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生活富足的王培兰组织了本村10多家贫困户到她的大棚来参观学习,定期举办平菇科普知识培训班。第二年,这10多家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不仅脱了贫,而且步入了小康。生性好强的王玉先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支持下,每周二、周五主动到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免费为乡里乡亲举办葡萄种植讲座。王玉先1996年培育优系品种1万多棵葡萄苗,无偿提供给乡里的30多家贫困户,他还坚持每月到种植葡萄的农户家实地指导,带动了全乡近40户人家脱贫致富。
王玉先与王培兰靠科技种植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王玉先连任两届县政协委员,王培兰也同时连任两届县人大代表。当县人大、政协“两会”召开期间,王玉先正式向王培兰挑战,决定要抢争“科技扶贫状元”的称号。王培兰也暗暗较上劲,力争拿到“科技扶贫状元”的头衔。
王培兰带领全家人投入平菇种植,她所在的大北张村成了豫西北闻名的平菇种植销售一体化的专业村。全村每年销售平菇在50万公斤以上。仅此一项,该村人均纯收入就净增加2000元。王玉先如今已有20亩地的葡萄优系品种苗,他还从外地聘请了5名技术人员常年指导,成立了葡萄科技研究协会。
王培兰富了,带动了全村每户人家进入了小康。王玉先也带动了全乡种植葡萄,并形成了5公里葡萄长廊。他的葡萄产业直接联动周围10个行政村、400多户。最近,被授予“科技扶贫状元”称号的王玉先告诉笔者:“俺还要继续与王培兰争下去。”此刻,王培兰走到王玉先面前,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俺也要争下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