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余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03
第9版(记者来信)
专栏:耳闻目睹

  余热
编者按:这组照片立意、构思各有特色,从不同角度,真实地记录下了生活在中小城镇中的老年人想的是什么,关心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他们是怎样看待和发挥余热的。朴实的文字记叙,配上照片,读来十分感人,更觉老年人可亲又可敬。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老人堪为我们的表率。
(一)修桥补路
慈溪市小安乡牛角尖村81岁的个体老医生陈文林,一向省吃俭用,自1989年以来,每年都要数次自己出钱(已用去了3万元),叫儿子、女婿、孙子出义务工,修铺村里的几条泥石道。去年11月又出资1万余元,将破旧的景丁桥拓宽成2.6米并加护栏的新桥。这位热心村里公益事业的老人说:“只要我活着,我年年都要修路。”浙江慈溪市小安乡施建忠马雅珍
(二)掏污护井
老红军韦开宽年逾八旬,一向爱护城镇环境,每天清晨或傍晚,总是拿着一根绑有竹篮的竹竿,来到扬州市文物保护景点——宋井(建于南宋嘉熙四年的一口古井),打捞游人随手扔入井内的果皮杂物。此举净化了古井,也净化了不文明游人的灵魂。江苏省扬州船务集团总公司张丙涛
(三)退而不休
96岁高龄的苗族老人杨马可,原是古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从1979年退休时起,17年来,他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默默地义务打扫所住农业局家属宿舍、公共厕所和几十户人家的过道以及附近车队、烈士陵园公路上的卫生。他说,这种义务劳动要一直坚持做下去,直到自己不能动为止。
四川古蔺县邱经国袁勇
(四)“希望将军”
赵渭忠(河北省军区原副政委、少将)离任后,将全部心血倾注在希望工程上。几年来,他的足迹遍及太行山区,用自己的工资救助了13个贫困县的140多名失学儿童,用于救助失学儿童的款项已达3万多元。在他的带动下,他的女儿女婿也加入了这一行列。赵渭忠的义举深深地感染了周围的群众,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希望将军”。
河北石家庄日报赵力军
(五)做点实事
老工人张子华,尽管退休工资不多,但他13年来坚持晴天出车设摊,免费为行人提供饮用水、报纸杂志和休息用的小凳,有时同路人谈心解愁。有人背地说他发神经、出风头、找闲事……但更多的人称赞他是精神文明的使者。老人说,不管人家怎么议论,我觉得为社会、为人民做点实事——值!
河南驻马店火车站李森(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