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白萝卜风波”引出的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03
第9版(记者来信)
专栏:调查与思考

  “白萝卜风波”引出的思考
本报记者周朗王莹
前不久,我们收到一封来自江苏省丰县史小桥乡果园村农民的来信。信中说,1996年8月,果园村部分农民按照乡政府的要求,拔掉地里的玉米,改种白萝卜。当时,乡政府向农民保证,白萝卜收获时,由乡政府统一收购。可白萝卜丰收后,乡政府却以“你们的白萝卜都不合格”为由,拒绝收购,给种白萝卜的农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我们专程赴当地进行调查。通过与部分县乡干部及农民交谈,发现信中反映的情况与事实出入较大。我们认为,这场“白萝卜风波”的发生有其客观原因,但也反映出一些乡镇干部急于带领农民脱贫和一些农民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情况,有一定的普遍性,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一)
丰县是江苏省的重点扶贫县,史小桥乡又是该县9个贫困乡之一。这个乡一直以生产粮食、花生为主。近年来,眼看着其他乡镇种牛蒡、栽果树富了起来,史小桥乡的领导很着急,也想通过改变种植结构,帮助本乡农民尽快致富。
1996年6月,史小桥乡领导从南京农业大学得到一条信息:特种蔬菜日本白萝卜,生产期短、产量高,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而本乡的沙性土质很适合种植。于是,经科研单位搭桥,乡党委书记刘新君与连云港大江农业有限公司签订《萝卜种植合同》。合同规定大江公司提供技术并负责收购全部合格产品,价格根据不同等级而定,每公斤一级品白萝卜的价格为2.5元。
有了合同作保障,乡领导信心倍增,花5万元买回可种500亩地的白萝卜种子,反复动员群众种植。果园村是该乡最边远最贫困的一个村,乡里为此把它当做种白萝卜的“重点村”。为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乡政府还与果园村村民代表、村党支部书记张立志签订了《萝卜种植收购合同》,由乡政府提供白萝卜种子,提供技术,负责协调收购全部合格产品。合同中,对合格产品的标准有详细说明。在这种情况下,果园村100多户农民种下不足90亩白萝卜,多数户只在田边、地头试种几分地,真正毁玉米种白萝卜的是极少数。全乡除果园村外,还有4个村总共种了不到100亩白萝卜。
10月中旬,白萝卜喜获丰收,亩产达到4000公斤至5000公斤。但大江公司要的不是鲜萝卜,而是经过晾晒、脱水60—70%的白萝卜干。晾晒需要好天气,偏偏这时阴雨连绵,半个月下来,许多萝卜上出现了霉点。10月28日、30日和11月8日,乡里组织3次往连云港送货。第一次送去984公斤白萝卜,一二级品率为23.1%;第二次送去944公斤,一二级品率为60.3%;第三次送去2935公斤,其中仅0.3%达到二级品标准,其余均为次品、废品。最后一次运送的白萝卜,平均每公斤价格只有4分钱。乡领导一算,这样送货连运费也赚不回来,纯属赔本买卖。农民们看着堆满房前屋后的白萝卜,满腹怨气。后来,乡里与徐州市一家酱菜厂及本县酱菜厂联系,以每公斤0.1元的价格收购了农民手中约60%的白萝卜。为弥补农民的损失,除不收萝卜种子款外,乡里还按每亩100元向农民作了补偿。算下来,乡政府为此贴补了近7万元。
从农民的收入看,其售出的萝卜款加补偿费,加上自留作冬储菜的白萝卜,实际上种白萝卜并不比种玉米亏。那么,这些农户为何还要写信“告状”呢?原因是不少农民认为自己是响应乡政府号召种白萝卜的,没有得到预想的收益,就感觉是受了骗,因此怨声载道。果园村农民张强是村里唯一毁了两亩玉米改种白萝卜的人,他也承认收入不比种玉米少,但他还是对乡政府的做法有意见。
(二)
在贫困地区,改变种植结构,的确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史小桥乡政府的领导帮助当地群众尽快致富的愿望是好的,但好事没办成,反落埋怨,其中既有难以预料的客观因素,也有工作方法上的问题。这场“风波”告诉我们:
要向农民灌输市场与风险的知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史小桥乡政府的领导当初只顾向农民宣传种白萝卜的效益,而没有想到可能会出现意外,更未对农民进行风险知识的教育。当丰收的白萝卜不符合收购单位的要求时,乡里才动员农民自闯市场,可绝大多数农民已习惯靠政府给想办法,满足不了要求,便发牢骚。只有极少数人或自己联系上南京的蔬菜市场批发、零售,或早出晚归去附近的盐矿推车叫卖,1公斤白萝卜能卖七八角钱。实践证明,谁敢走出家门闯市场,谁的收益就高;谁空发牢骚,坐等政府包管一切,那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的白萝卜先出手。
要让农民明白只有合格的优质品,才能卖出好价钱的道理。据了解,大江公司收购的白萝卜加工后主要是出口国外,所以对质量要求比较高,如一级品长度为35厘米,二级品为30厘米,还要求无裂纹、无分叉、条形完整等等。按合同规定,大江公司专门派来一名技术员,乡里又配了三名技术员,他们到地里指导、检查农民种白萝卜,但遗憾的是很多农民不按技术要求去做。如:种白萝卜的土壤要松软,但不少农民在田边、地头种,土质较硬,又不肯按标准深翻,这样长出的白萝卜很多有裂纹、分叉,次品率高,所以就卖不出好价钱。
(三)
优质品才能获优质价,这是不言而喻的。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首先就要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目前,不少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培养科技示范户是很有必要的。该乡党委书记说,这次“白萝卜风波”给我们的一个教训就是:应先培养科技示范户。乡里急于求成,动员农民都来种白萝卜,结果,种的面积并不多,而涉及到的农户却不少,多数农户只种几分地,也不肯花力气去管。如果乡里先选择一些有文化懂科技的农户试种,让其他农户见到实效后再推广,那结果肯定就不同了。
乡干部有好心,还要有好的工作方法,要让农民自觉自愿接受新事物。丰县县委副书记李玉岭对我们说:“种白萝卜是个比较好的扶贫项目。我们有些基层干部,工作热情很高,但工作方法有时比较简单粗暴,农民当初种白萝卜时就没想通,有抵触情绪,出了问题产生怨气就很自然了。如果让农户自觉自愿接受一项新事物,其承担风险的能力就会不断增强。”他说,丰县有个金陵乡,那里的农民靠种牛蒡致富,牛蒡市价时高时低,农民都能坦然接受。金陵乡的农民已学会自己找市场,不仅着眼于国内,还打入了国际市场。
贫困地区的农民走致富大路,先要在市场这个无情天地里接受锻炼,从心态、观念、行为方式上来一个彻底的转变。
据悉,最近史小桥乡又有农民找到乡领导要白萝卜种子,准备今年继续种。但愿今年的市场能给他们带来好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