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草原姊妹闯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03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草原姊妹闯市场
新华社记者朗杰多穷
昔日与牛羊为伴的藏族牧女,如今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角。
曾经以经商为耻的藏北牧女,大胆地跨出帐篷走向市场经济的广阔舞台。据那曲县工商管理局负责人介绍,从那曲县属牧区来镇从事各类经营项目的200多个个体户中,半数以上是牧女。央孜姐妹经营的饭馆就是其中较为成功的一家。
这对来自德吉乡的牧女,经营饭馆不到一年时间,不仅赢得了南来北往顾客的认同,而且在镇上颇有名气。
在藏北重镇那曲最繁华的自由市场,我们慕名走进藏北风情浓郁的“姊妹饭馆”。这里从女主人的穿着打扮到室内的各种摆设都充满了藏北特有的“酥油味”。室内正中是一台铁皮制作的炉子,既是烧水煮饭的灶具,又是最好的取暖设备,烟筒通过窗子引出室外。炉子上的几口铝锅内有热气腾腾的手抓羊肉,有香喷喷的“吐巴”(面疙瘩粥),还有酥油茶、甜茶。录音机里传出悠扬的藏北民歌。
前来就餐、饮茶的既有身穿皮袄头戴狐狸皮帽的藏北牧民,也有西装革履外套呢子大衣的机关公职人员,而更多的是常年跑青藏公路途经那曲镇的行色匆匆的过客。
央孜姐妹刚刚离开牧场来到那曲镇时,先是在一家四川老板开的饭馆打了一年多的工,去年她们决定开辟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从早上7点半天不亮起床、点炉子,到晚上8点天黑,姐妹两个几乎没有什么闲暇的时候。
“开饭馆是很辛苦的,但我们已经尝到了其中的甜头,”穿着考究的妹妹央嘎说,“冬天是生意淡季,一个月下来纯利不过千把块钱,而藏北三个来月的夏季,尤其是赛马节期间生意很可观。”央嘎没有直接介绍夏天月收入到底有多少,但她说,那时她们干脆把饭馆搬到赛马场,临时搭起帐篷大干十来天,一天的营业额就达五六千元。
央孜姐妹并不知足,她俩打算扩大经营项目,从牧场吸收更多的同胞姐妹充当营业人员,把自己的成功之路介绍给她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