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讲“苦衷”——基层领导工作系列谈之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8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讲“苦衷”
——基层领导工作系列谈之七
王勇学
到基层调查,与干部聊天,很自然、也很容易聊到“苦衷”。苦衷者,“痛苦或为难的心情”之谓也。哪一个人没有一点苦衷呢?可是,基层干部的苦衷,却是不能不认真听听、好好想想的。
苦衷起于“苦”。首先是“辛苦”,有形之苦。干部队伍中,生活条件艰难、待遇较低,工作苦累的,当数基层干部。不论城市还是农村的基层干部,“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没有节假日”,“不知今夕是何夕”,都是平常不过的。产品的生产销售,职工的工资奖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精神文明的建设,等等,都是实打实、硬碰硬的。不付出辛苦和劳累,“日子就过不下去”。“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岂有不忙、不累之理!生活待遇上,基层干部与本地本单位的群众基本差不多。企业遇到困难,工人发不出工资,干部也不发工资。贫困地区的基层干部,大多与群众一样粗茶淡饭,“出无车、食无鱼”。辛苦,是基层干部的一大特点。
其次是“心苦”,无形之苦。许多基层干部说,工作上累点,生活上苦点,没有什么,有时最难忍受的,是误解、偏见,是委屈。当基层干部,时刻同群众打交道,三教九流,各色人等,躲不开,避不得。只要坚持原则进行工作,总要得罪人。面对不讲理、无理取闹的,有个别上级领导怕“惹火烧身”,不敢给基层干部撑腰,自己当“好人”,让基层干部当“榫头”。有一些批评报道和文学创作,也往往拿基层干部“开刀”,把种种过失记在他们头上。对此,基层干部心中岂能不苦?“心苦”,损伤了一些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认真负责精神。
面对基层干部的诸多“苦衷”,说“理解”,是应该的,但是不够。重要的是怎样正确认识和支持基层干部的工作。
重视基层工作,关心基层干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正因为我们党紧紧依靠基层,大力建设基层,热情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积极支持他们的工作,所以才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正确贯彻,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广大基层干部功不可没。如果没有他们的工作和贡献,方针、政策再好,也只能是写在纸上的东西。改革开放近二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绝大多数基层干部是好的和比较好的。必须有这样一个基本判断。至于说基层干部中的败类,那是极少数,不能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高楼万丈平地起”。社会主义事业的高楼得以矗立的“平地”,就是基层;直接带领群众一砖一瓦建设这一高楼的,就是基层干部。稳定大局,必须稳定基层;发展大局,必须从基层建设做起。因此,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应该真心实意地支持基层干部的工作,多补台,多鼓励,多帮助,使他们尽量少一些“苦衷”。
当然,作为基层干部,则要以理想为重、事业为重、责任为重。我们做基层工作,不是为了发财享乐,而是为人民服务。这个大道理一定要讲,也一定要放在心上。只有这样,才能有“富一方百姓,正一方民风”的事业心、责任感,才能在工作中勇于吃苦,乐于吃亏,不怕受气,经得起磨难,受得起委屈。
我们的基层干部要正确对待“苦衷”,要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严格要求自己。要听得进批评,欢迎别人提意见,“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把“苦衷”埋在心里,让“精神”放出光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