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祁连戍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8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祁连戍梦
喻晓
秋阳在高高的白杨树顶缓缓移动,我们的车子直向祁连山开去。无边的砾石一脸严肃地把我们送进一条深深的山沟。高高的祁连山的雪线遥遥在望。荒沟地势高,昼夜温差大,中午穿单衣,晚上穿皮大衣,五月还下雪,十月初就得生火炉子。我们的战士处在一个非常严峻的环境里。
这条沟很长,有一百多公里,三个自然村组成一个乡,居住着藏、裕固、蒙、土家、回、汉六个民族的八百多人,主要以放牧为生。
艰苦这个话题似乎太陈旧,团政委郭建民避而未谈。“你知道,我们这里副连家属就可随军,家属多,孩子也多,上学是个大问题。这沟里就这个条件,中学生也就是小学生的水平。今年卫生队队长的女儿考上了大学,还是从1969年到现在,我们团干部子弟考上大学的第一个。
郭政委很兴奋,听得出,这兴奋里有一种深刻的苦涩。我以前听到过“献了青春献子孙”这类话,现在郭政委给这话作了最具体形象的诠释,军人的奉献不仅只是自己,还包括他们的妻子和子女,甚至他们的父母。此时我感到郭政委很聪明,说艰苦,他没有和我说天寒地冻和吃喝拉撒睡这些家常事,生存环境,举目一望,就一清二楚。他是在和我说那些深入心灵和骨髓的东西,我知道,要抗拒这些,需要更大的精神力量。
“这里看报纸要晚一个星期。我在兰州一个会上的发言,登在《甘肃日报》上,当天就看到了报纸。我在兰州呆了五天,然后坐车回到团里,这张报纸还没有到。”郭政委耸了耸肩膀,一脸的无奈。脸上分明在说:艰苦的内涵不只是物质的,更多的是精神的。
话题还是回到精神文明建设上来。政治处主任田海潮打1974年入伍就在这个团,算得上“老山沟”了。他说,我们追求精神文明,首先是学习的风气好,正常的政治文化学习咱们不说了,就说订杂志,每个连每人平均自订杂志一点五份,种类各不相同,文学、科学、法律、娱乐等,内容应有尽有,这样就完全逼退了那些乱七八糟的地摊文化。全连打成表格,轮流看,每个战士每天平均至少可以看到一本新杂志。每年新兵入伍是年底,已过了订阅的时间,退伍的老兵就事先把杂志订好,留给新同志,这已成为传统。
田主任以十分平静的语气说完的这件事,却使我心里很不平静。不难想象,在工作训练之余,一个每天能读一本新杂志的战士,他的心灵世界会是何等的充实,何等的开阔!这无异于在战士身边开了无数扇窗户,使他们的视线伸向辽远的世界,伸向历史和未来。
这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不是说山沟闭塞吗,无疑,这是一种反闭塞的最佳战略。
“我们团共订了一千多本杂志。”田主任又以平静的语气给我心海以新的一激,浪花顿时刷亮了我的双眼。我眼前出现了一个印有各色封面,散发油墨芬芳的杂志的汪洋大海,年轻的战士们正在这个海洋中尽情畅游。我开始不再为这些山沟里的战友的精神生活担心,爱好知识的人,心灵是不会寂寞的。
郭政委还告诉我,因为山沟里缺少文化,所以大家更珍视文化,珍视知识。汽车连从1969年起,连里订的报刊,包括《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到现在一张不缺。六十年代发的“毛选”,到现在都保留完整。
做到这一点并坚持下来绝非易事,部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需要一代一代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丝不苟地努力。生活中往往是,丢弃一屋子金元宝很容易,而要长期保存一根针却很难。没有无数人心血的凝聚,是不会形成这么优良的风气的。
无论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文明之光正像钱塘江大潮一样浩荡而来,漫向中国这块神奇土地的每个角落,理所当然,战士应是这时代潮头上最闪光的浪花。
我向郭政委询问起部队双休日和平时业余文化活动情况。郭政委说:“我们每个营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队,就是唢呐队、腰鼓队、吉他队,这些你在别的地方都见过,我就不多说了;要说真正的特色,我们团有点名气的要数集邮和书画。”郭政委转过头来瞄了我一眼,观察我的反应。我本来心存疑问:这么偏僻的山沟搞集邮和书画能搞出多大名堂?但前面我已经惊骇过他们各种不俗的表现了,不敢稍有丝毫的轻视,连忙说:“啊,是这样!”
田主任补充说:“全团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集邮,有五十多人的集邮时间超过十年,其中不乏精品。爱好书画的人就更多了,不少人小有名气,加入了各级书法家协会。”
“我们经常举办团里的名人展,谁好就展览谁的。”郭政委接过话头,并对我说,“现在正举办战士王中民的书画展览,就在隔壁,你要不要看看?”
我当然要看,专门为一个战士举办展览,这本身就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我随郭政委来到了展室。只见四壁都挂着王中民的书法和绘画作品,书法中行隶楷各体均有,用笔循法,法外有变,应该说是很有些功夫的了。王中民正在临池创作,这是一个脸色黝黑,十分憨朴的年轻人。我随口夸赞了几句。可政委笑笑说:“只能说已经不是字,开始是书法了吧。”
田主任告诉我,河西走廊文化积淀很厚,我们下次准备办个古董收藏展。
一切都出乎意料!在我印象中,西部山沟里的兵,是羊皮大衣大头鞋,绝然没有这分逸兴和儒雅。没想到在这里却是一派翰墨书香的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浸染下,干部战士的人生走向将会受到多么深刻的影响啊!(作者单位:解放军报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