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大坝卫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8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大坝卫士
张蔼华
净高一百五十一米的湖北清江隔河岩大坝坝头,一名武警战士如雕塑般矗立。哨位前方,以“水色清照十丈”而著名的清江江水汤汤;哨位后方,金子山上银线飞架,强劲的电流正输向四面八方。晨曦将一片金黄涂抹在战士伟岸的军姿上,涂抹在他手中紧握的钢枪上,他和脚下的钢筋混凝土大坝,是那样生动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大坝左岸的武警湖北总队宜昌市支队第五中队营房,从远处看宛如一只机警的鹰,盘踞在嶙峋的岩石上。大巴山深处的这座营房,展开双臂接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六十名铁血男儿。自隔河岩电厂建成,无论是晨曦初露,还是灯火阑珊,厂房门口、大坝坝头、进水口平台……处处可见他们鹰一样矫健的身影。
隔河岩电站是华中电网调频调峰骨干电站,大坝和厂房的安全直接关系到系统安全。电站为高坝大库,水头一百多米,如果发生溃坝,将会危及清江下游长江沿岸上亿人的生命安全。从入伍的那一天起,五中队战士既感光荣,更明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值勤保卫是五中队战士的核心任务。离营房直线距离两公里远的电厂厂房一号哨位,随着工程建设的进展,上哨线路经历了三次变更。刚刚进驻隔河岩时,战士们披荆斩棘,用铁锨在山上开出一条小径,这条路要穿过截流后干涸的河床,不久就因电厂投产水位抬升而不能通过。战士们选择的第二条线路,要穿过尚未完全竣工的大坝,然后顺着右岸的金子山下到山脚。战士们在金子山山腰踩出一条曲折的羊肠小道,遇到雨天路滑或深夜换岗,只能手脚并用,艰难前行,随时有坠下山崖的危险。
得给战士们选择一条安全、便捷的新路,中队领导实地踏勘后,选择了经廊道到1号哨位的线路。为保险起见,中队长戴大模揣上手电筒,与执勤战士一道走进漆黑的廊道。没想到廊道内岔路多,像座迷宫,中队长自己也犯了迷糊,摸索了两个多小时才穿出来。日子久了,战士们慢慢摸清了廊道内的岔路。就是这条几经周折选定的路,来回也得花上四十多分钟。三年里,他们到底走过了多少趟,多少里,恐怕谁也说不清楚……
电厂职工群众忘不了五中队战士去年7月参加抗洪抢险的一幕。那几日,天空仿佛撕裂了一道口子,连续一周的暴雨,使隔河岩库区水位猛涨。泄洪前的警报声响彻隔河岩上空。险情就是命令。武警战士迅速集合起来,奔往电厂厂房和晒谷坪电站。此时,作为电厂自备电源的晒谷坪电站渗水严重,如果晒谷坪电站被淹,将危及隔河岩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武警战士冒着箭一样的水帘,匍匐穿过大坝泄洪形成的雾化区,在晒谷坪电站地下厂房内垒沙袋,排积水,一干就是八小时……
今年2月的一个黄昏,新入伍的陈勇和几个战士一道在大坝值勤、清理现场,不幸失足掉到了坝下。战士们哭喊着连滚带爬到坝下,抬起气息奄奄的陈勇。在长阳医院,战士们流着泪求医生:“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救活他。”在场的人,无不感动得落泪,一个十八岁的生命依然无奈地画上了休止符,给战友们留下太多揪心的痛。在陈勇的追悼会上,有位战士深情地倾诉:“多想再听你哼一首山东民歌,再听你讲讲故乡邹城的掌故……”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让我们相聚在一起……”1995年7月,五中队一名甘肃籍战士,两名湖北籍战士家中发来电报,说家乡遭洪水袭击,颗粒无收。中队的干部战士看到电报,比自家亲人遭灾还着急。中队长戴大模带头捐出准备给未婚妻买嫁衣的钱,一班班长尤红庆捐出准备报名参加函授学习的钱……几天时间,一千多元钱连同三封慰问信就寄到了三位战士家中。
离家三年五载,故乡成为一场遥远的梦。当退伍成为现实,当“回家”这个让人又想又怕的词蹦入脑海,老战士们一天比一天眷恋在这方热土上度过的日日夜夜。前不久一批老战士退伍,清江公司领导亲自为他们饯行,战士们握着公司领导的手,一致要求:让我们再看看电厂,再看看大坝,再在相伴数年的哨所站最后一班岗……
(作者单位:湖北清江水电公司)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