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5阅读
  • 0回复

散文诗二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8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散文诗二首
斑斓草
刘成章
草应该是绿色的,但我却见过五彩斑斓的草。那一刻我激动万分,以至童心怦怦然复归,欢呼起来。我叫不上它们的名字,只见它们从地上长出一丛一丛的窄长叶片,大概因为饱经风霜忧患,叶片多已齐腰折下,耷拉于地面。但是它们真是五彩斑斓哪!它们的以红、黄为主的橙、褐、紫诸色构成的醒目色块,激溅得那么热烈,那么辉煌,简直像一炉正在倾泻的钢水。
那是在新疆大戈壁的边缘,离乌鲁木齐不怎么远的地方。偶然可以看见四近的苍苍凉凉之中,有一头两头的骆驼,昂首站立。
出于倾心的喜爱,我把那种子带回到关中平原,播种在我的花盆里边。草是长出来了,但它从春到夏,到秋,到深秋,以至到老死,却再也出现不了斑斓的境界了。是的,尽管我经常给它浇水,施肥,还有电视机中的音乐经常伴着它,它却硬是再也出现不了斑斓的境界了。
与先前看到的相比,它的绿色使人忧伤,使人生出了软弱无力甚至是枯槁的感觉。
便不由深长思之。
它到了关中的花盆里,条件非常优裕,非常惬意。而在新疆大戈壁边缘的时候,干旱少雨,地里没有多少养分,天气又畸冷畸热,历尽了艰难困苦。但舒适的环境害了它,使它平庸;恶劣的环境成就了它,使它奇绝。道理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它要抗,要拼,要奋争,才爆出了素常不易展现的、生命所涵蕴的全部美丽。
翠竹
綦国瑞
我是北方人,与竹子缺少缘分,偶尔在公园里、庭院中看到几丛竹子,也许是因北方雨水稀少的缘故,总难得见其神韵。
北宋苏东坡是我非常崇敬的文人,每念及他“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痴迷劲,就想到南方去看看那真正的竹林,后来读到郑板桥“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的诗句,就更对竹子多了一分思念。
终于,春雨濛濛中来到江南竹乡,放眼望那竹林,山下连着山上,这山连着那山。雨雾中,一座座竹山犹如身披绿色薄纱的少女。微风过,绿漪一个个漾起,连绵延续,不绝于目,是那样雄浑,那样和谐。和谐。
踏进竹林,但见万竹林立,苍翠欲滴。春笋满山遍野,淅淅沥沥的春雨中,仿佛可听见竹笋的拔节之声。那竿竿竹枝的浓绿,汇成了波涛翻滚的海,汇成碧波荡漾的河,染绿了群山,染绿了大地,也染绿了村庄、房舍和每个走近它的人。置身在迷离婆娑的竹林里,呼吸着不断袭向心田的青丝丝甜滋滋的气息,我顿时觉得身儿轻了,脑儿亮了,心儿醉了,灵魂仿佛也得到绿的浸润和美的净化,对你的敬意禁不住也像眼前的绿波一样在胸中涌起。
竹啊!你端庄秀丽,挺拔潇洒,肃然静立,清新秀美,直透着漠视凡夫俗子的高洁静气,你是值得人们赞美的!
竹啊!你中空外直,直而有节,四季常青,经冬不凋,直透着超凡脱俗的浩然正气,你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古代的文人贤士没有错爱你,今日的华夏子孙没有冷落你,愿你的精灵在每个孩子的心中安家落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