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应积极开展家庭素质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27
第10版(教育)
专栏:

应积极开展家庭素质教育
浙江省宁海城关镇中学 林安忠
当代社会充满变化、挑战与压力,对新一代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不仅学校教育要大力改革,家庭教育也必须积极配合。
根据在中小学校的调查,我们发现,家长普遍以孩子的学习成绩为关注的焦点。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许多家长甚至连削铅笔都替孩子代劳。为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许多家长盯着孩子做作业,帮孩子检查作业,布置额外作业……围绕考试分数进行家庭“课堂教学”成为许多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通用办法。结果,孩子的学习成绩没上去,还引发了孩子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影响到孩子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可见,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式非常有必要。
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家长不应当督促孩子学习。事实上,由于学习是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重视孩子的学习是家长应尽的职责,而学习成绩通常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程度,体现学生观察、注意、思维、语言等心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并直接与学生的升学、就业有关,因此,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学习能力与效益的提高,这也是素质提高的一种表现,所以重视学生的学习和学习成绩并不与素质教育相矛盾。
在素质教育的视野中,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是素质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为考试分数而煎熬的痛苦过程,而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活动是学生积极观察、思考、探索,发挥坚持性、独立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不断克服困难从而获得知识、增进能力的复杂过程。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率、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可以促进其观察力、思考力、创造力、坚持性、独立性、责任心、挫折耐受力等重要能力的发展。在家庭教育中,充分利用孩子的学习活动,以学习促进孩子的素质发展是应当引起家长足够重视的方面。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家长应当转变局限于分数的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式,充分重视学生自己在学习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动机、坚持性、主动性等各种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树立以学习促发展的观念。总之,家庭中的学习与教育活动应当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有效提高家庭教育效益,有力推动素质教育的进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