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联网:呼唤规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20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热点透析

  联网:呼唤规则
本报记者董建勤
“上网”正成为一种时尚,在电脑世界“网友族”的视野里,世界真是越来越小了,他们徜徉其间,痴迷不已。记者就此请教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的专家们,他们认为联网在我国方兴未艾,发展快、潜力大,但缺乏管理规则。
的确,只要有一台386以上的电脑,一个调制解调器,向上网公司办理简单的上网手续,接上电话线就可进入全球网络、可使用电子邮件同时向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个人和单位发送信件、可以查询信息、可以浏览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和博物馆、调阅联合国信息、翻阅各地报纸……这在前两年还是不可想象的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而在今天的大城市却已伸手可即。
引起变革的是Internet,这个如今许多人都能脱口而出的英文单词,成为全球公认的信息方式,是把全球计算机网络联为一体的全球性公用计算机网络的总称。目前,已拥有160多个国家的5000—8000万用户,并在以每月10—15%的速度递增,到2000年将有10亿用户。
我国的联网用户已有二三十万,这个数字不及台湾、新加坡的数量,也不如韩国。我国的互联网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正劲,这与电脑正在走进千家万户的背景息息相关。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近年电脑销售量以60%的速度递增,其中进入家庭的占1/3,个人拥有量达120万台。日益膨胀的电脑市场就意味着联网的巨大潜在需求。在首都北京这个势头格外突出,目前从事提供上网服务的注册公司已超过30家。
继邮电部CHINANET、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等5家开通Internet业务后,金桥网全面开通,由国家信息中心及各部委、各省市信息中心共同创建的中国经济信息网在去年底正式开通。“中国在线”(ChinaOnline)也开始利用邮电公网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信息服务。这一切都标志着我国信息服务业将迈向规模化、规范化、实用化和公众化阶段。
计算机联网给不少企业以新的市场拓展机会。“网上无限商机”。海尔集团的一位负责人说,互联网“可以及时把有关信息发出去,真正起到了国际化的作用。”但它也给人一种危机感。前一段新闻媒介沸沸扬扬地急呼:国内400多个知名企业被“抢注”域名,引起方方面面的关注。域名在网络中具有商标和企业名称的作用,一年的使用费大约是1000元,而被别人注册后则要达10万多元,无形资产丢失造成商业机会的白白流失。电脑网络可能会导致某些“副作用”,即传播不健康的内容、诽谤他人、侵犯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一位国内著名的知识产权专家也描述了未来电脑网络中必不可少的“善恶之战”,使超越国界的侵权行为变得更容易,更广泛,更神速,执法人员要取证则更困难,使抄袭也更容易,更难分辨。
面对联网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国际社会目前还没有什么有效的妥善处理规则,我国的有识之士一直在呼唤要尽早使其有法可循。要知道,网络在我国没有比较成熟和完备的市场培育过程。据国家信息中心开发部胡小明介绍,我国目前拥有的数据库多达1200处,占世界数据库总量的1/10,但由于信息量匮乏和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而常常处于有路无车或有车无货的境地。我国数据库的容量占世界总容量的1%,由于其产生的社会价值仅占世界信息资源总价值的1‰,因此国内上千家信息库大部分是“死库”,保持动态更新和有效应用的不到10%;另外,费用过高,而有用的中文信息有限,管理滞后,没有主管单位,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企业和个人对联网的意识和认识都显得远远不够,这些状况导致了联网的规模窄小、运行无序等种种问题的发生。
“防患于未然”。这些迹象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重视。国务院专门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开始对信息产业政策进行调整,明确指出在向信息产业倾斜,推进信息高速公路,鼓励中外合作发展信息技术和加速与国际经济信息网的联网进程的同时,要加快信息立法进程。
与此同时,为控制国际计算机联网过程中因缺乏安全管理而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1996年初,国务院、电子部、公安部先后发文要求加强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管理;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发布实施,将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管理提高到法律法规高度。当然,最重要的还在于政府要有意识地建设若干个国家级的数据库项目,让投资者通过使用受益。要一手培育市场,一手抓规范管理,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健康高效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