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3阅读
  • 0回复

盘中餐里看变化——农产品生产流通新格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01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发展五年回眸

  盘中餐里看变化
——农产品生产流通新格局
本报记者江夏
提提米袋,掂掂菜篮,转转市场,看看餐桌,无论是谁,都难免心生感慨。多少年来,农产品市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繁荣,不知不觉间,我们的盘中之餐已变得如此丰富!支撑这一切的是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增加,是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
粮食吃少了,肉、蛋、菜、鱼吃多了,是因为粮食总产和人均占有粮食增加了,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了
谈起吃,人们的第一个感受是主食吃少了,饭量减小了,一顿吃上半斤粮食的人,过去在城里也到处都有,现今这样“好胃口”的人在逐渐减少。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粮食为97公斤,比1990年减少33公斤。而少吃主食的同时,是增加了副食,增加了粮食的转化产品和替代食品。每个家庭的餐桌上都添了不少新花样。从1991年到1996年,我国肉、蛋、水产品、蔬菜、水果的人均占有量均大幅增加,肉类从27.1公斤增加到49.5公斤,蛋类从8公斤增加到16公斤,水产品从11.7公斤增加到22.9公斤,蔬菜从178.7公斤增加到225公斤,水果从19.1公斤增加到38.3公斤,除水果外全部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主食减少,副食增加——这一饮食结构的重大变化,建立在我国粮食的人均占有量不断增加的坚实基础上。1996年,我国粮食的人均占有量首次突破400公斤,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吃饱了,才能考虑吃好的问题,有了足够多的粮食,才有余力把其中的一部分转化为肉、蛋、奶。人们摄入的营养多样、均衡了,对粮食的直接消耗必然减少。
特别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国家的农业保持着全面发展的好势头,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业和养殖业协调发展,同步增长。从1991年到1996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登新台阶,突破4900亿公斤大关,与此同时,我国的肉类、禽蛋、水产品总量分别达到5915万吨、1954万吨和2813万吨,均居世界首位。世界肉类增长的80%、蛋类增长的90%以上来自于中国;在世界水产品总产量中,有1/4以上是由我国生产的。
以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国家,达到人均1.2分菜地、人均1分果园,实在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但是粮食播种面积并未因此减少,近几年还稳中有增,主要是因为复种指数提高,荒山、荒坡和荒滩等非耕地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农产品市场面对着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其外延和内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正在形成
农产品的供给空前充裕,彻底告别了短缺的时代,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买到所需要的农产品。鸡蛋、肉类、水果等,不仅数量充足,而且价格平稳。
品种极其丰富,可以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过去的农产品市场上,大路货为多,要不要就那么几样,现在适应不同的消费层次,满足人们的不同要求,农产品的种类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在水产品市场,既有海鱼,也有淡水鱼,既有捕捞的,也有养殖的,贵的有鲍鱼、扇贝、甲鱼,便宜的有草鱼、鲢鱼、胖头鱼……在南方的鱼市上,一条鱼可以细到鱼头、鱼尾、鱼唇分着卖。
结构日趋优化。过去人们常常抱怨市场上尽是“丹顶鹤”似的肥肉,现在商品猪中的瘦肉型猪已经占到85%,基本满足了城市对瘦肉的需求。曾长期紧缺的牛羊肉也不难买到了。
淡旺季的差别越来越不明显。过去北方的冬天只有萝卜、土豆、大白菜,现在菜摊上一年四季都有几十种菜,特菜、细菜、南方菜尽可挑选。这是近几年北方的温室大棚、南方的反季节蔬菜蓬勃发展与南菜北运基地加紧建设的结果。
地域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过去只有在沿海省市才能享用的生猛海鲜,今天在远离海边的内地也成了寻常的盘中佳肴。来自热带的南方佳果香蕉、荔枝,即使在偏僻的北方县城也不难见到。由于贮藏、保鲜、运输、加工手段的进步,农产品的消费半径明显加大了。
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讲究适口、卫生、方便。市场上冻猪肉的比例越来越小,人们吃得更多的是口味好、营养丰富的鲜肉、冷却肉、分割肉。超级市场里净菜,加工好的小包装鱼、虾,打开就能做的速冻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所有这些变化,传递出一个鼓舞人心的讯息:我国的农业生产正在进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正在形成。加快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按照市场的需求配置资源,确定和调整农产品生产的规模、结构和布局,实现真正的高产、优质、高效,这正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希望所在。(附图片)
压题照片:张家港市园艺场通过养液、基质栽培实验,生产无公害蔬菜的基地。
新华社记者 高梅及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