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沅水,不见了青浪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20
第12版(副刊)
专栏:神州情思

  沅水,不见了青浪滩
侯自佳苗族
沅水,素以其滩多、滩陡、滩险、滩长而著称于世,是湖南四大水系中最为奇特的河流。
青浪滩系沅水流域最凶险、最狭长的一大名滩。
那些常跑常德、岳阳、汉口的纤夫、船家、排工们,一提起它几乎是“谈虎色变”……
青浪滩,位于沅水流域下游,居五强溪之上不远的地方,全长24华里,宽却不逾50米,夹岸是青黛色的壁陡的岩山。野性嚣张的沅水奔至这里被挤压得简直发癫发狂——湍急而凶险,激起的浪头几丈高,掀起的漩涡似巨大的深窟窿……故被世人称为湖南“四水”第一滩。
数千年来,承传着黔东南与湘西的野性和刁蛮的青浪滩,以其湍急与凶险之势为沅水的运输业书写着极其沉重、极其悲壮的苦难史。
上水船过这里时,纤夫双手攀悬崖,船工弓腰撑弯竹篙捅岩成穴;下水船过这里时,漩涡里摔打,命在千钧一发……
难怪这一带民间都流传着这样的民谣:
天下青浪滩,一道鬼门关,
激流逞凶狂,船家见阎王。
同样,也流传着这样的纤夫谣:
肩负纤索爬刀山,
性命悬在浪尖上,
一旦滩中妖风起,
尸入长江魂上天。
这是沅水青浪滩自古以来制造人间恐怖、导演历史悲剧的真实写照。
尽管它频频降祸造孽,但是世世代代敢于与之抗拒、与之碰撞的也不乏其人:剽悍强健的纤夫与水手,大智大勇的船家与排工——他们写下了征服者的骨气与豪壮!
80年代的中晚期之夏,我曾多次陪同诸多名作家、编辑、记者,从沅水中游的古镇浦市大码头出发,乘坐“湘航监”小汽艇漂过青浪滩,入洞庭,游长江……
有一次,一过青浪滩,进入五强溪、麻伊袱,上海一位青年女作家余悸未消地颤栗着对我说;“刚才……好像……恶梦一般……”
其他人也都声色惊恐地说:“这,这,这……简直是从阎王那里……逃出来的……”
90年代初,我以作家的身份,当选了湖南省政协委员,因着“参政议政”,常走沅水,对正在修建中的五强溪电站及其库区,特别是青浪滩进行过多次实地视察。只见青浪滩夹岸刀削般的石壁上,是密密麻麻的竹篙捅击的窝窝,有深有浅,24里长的夹岸全都如此!
于是,我惊叹千百年来沅水流域的纤夫和船工们与此险恶绝境进行殊死拼搏的精神,尽管他们的方式是原始的,拙笨的,但毕竟是启开沅水现代文明的先声,世世代代未曾停息……
时过境迁,变化异常而非凡!
90年代中期的一个金秋,我再次走沅水,五强溪电站已竣工,关闸,蓄水,发电,而居其上游的青浪滩已销声匿迹了,那夹岸密密麻麻的竹篙窝窝也随之没入了汪汪库水之中……
沅水,不见了青浪滩——
沅水,失去了骄横,失去了奇险,失去了野性……
这是沅水走向现代文明的曙光!
哎,沅水,不见了青浪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