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论“时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01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文明笔谈之六

  论“时尚”
宋志坚
常常品味时尚这个字眼——何谓“时尚”,确实费人思忖。
说时尚是一种风气,它却与风气不同;说时尚不是一种风气,它又与风气密切相关。报上常说某地婚事新办,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照此而论,时尚是一种风气,这是一种新的风气。但某地偷盗自行车成风,这也是一种风气,却无论如何不能说是一种时尚。晋代,官场中人安于逸乐,崇尚清谈,“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成为当时最高的道德规范,以至有王徽之这样的专署马曹而不知马、不知马之数、不知马之生与死的“一问三不知”的骑兵参军,这是一种风气,也可以说是一种时尚。无论哪个时代或时期,风气总有好坏之分,但时尚却总是褒义的,至少在当时。
时尚之成为时尚,大致都有其时代的原因,于是“由阔人名流倡之,万民皆从之”。曹魏时期崇尚“通脱”,因为汉末党中之人自命“清流”,“清”得实在太固执可笑;崇尚“刑名”,则是因为汉末大乱之后,谁都想当皇帝。晋代司马氏像曹操一样会杀人,于是喝酒吃药,装疯卖傻成为时尚,延伸到东晋而为“清谈”。但这并不能说明任何一种时尚,都于社会有益,天生合理。尚“刑名”而法纪严明,文章清峻;尚“通脱”而思想解放,百无禁忌,这自然都不错。清谈误国,如今却是谁都知道的。鲁迅说,东晋时“许多人只会无端的空谈和饮酒,无力办事,也就影响到政治上,弄得玩‘空城计’,毫无实际了”。连文人也不做文章而流为空谈,如此景观,岂不可悲可叹?崇尚清谈的官员固然未必贪赃枉法,未必偷盗奸淫,但既然他们“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想必对于贪赃枉法的官吏,对于偷盗奸淫的无赖,也是难得去管一管的,最多也只是发几句不着边际的空论。我想,那时候的官场风气和社会风气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看来,时尚也有好坏之分。一种不好的风气,往往与不好的时尚连在一起,或者说,这种时尚本身就是一种不好的风气,只是时人尚未觉察。
说过去太远,就说现在:或许是因为人们厌透了一个个都像乌眼鸡似地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政治风气”,抑或是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一种反动,“费厄泼赖”正在悄悄地成为一种“时尚”。一味的“与人为善”,以“和为贵”,不想得罪于人,以至于某些领导干部见到不正之风眼开眼闭,即使违法乱纪的事,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就不了了之。肯讲原则的不合时宜,好好先生左右逢源,被认为有“人缘”、有“协调能力”而步步高升。见之于文坛,则是力求恬淡平和,梁实秋写“窝头”、周作人写“苦茶”的那一类散文于是成了楷模而被炒得火爆。这种“时尚”,在扫荡“乌眼鸡”和肃清“火药味”的过程中,或许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其负面效应不可忽视。“恶恶而不能恶”者,势必“善善而不能善”,于是浊不能激,清不能扬;邪不能祛,正不能扶;正气难以抬头,邪气也就不会收敛。如今党风政风社会风气中不尽如人意之处,怕是同这种“时尚”有关的。
所以我想,要使党风和社会风气有较大的改观,讲文明,树新风,首先得变变这种“时尚”。(附图片)
夏清泉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