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树新风和“管闲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05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树新风和“管闲事”
林义成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是对自私自利者的生动画像。在“讲文明、树新风”的活动中,这种“少管闲事”、“自扫家门”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有些“闲事”,本属个人私事,确实不必管,不该管。但是,很多闲事,其实不“闲”,很需要有人管。诸如马路上违反交通规则,公共场所乱扔乱吐,排队“加塞”,影剧院里BP机响、“大哥大”叫,大庭广众之中说粗话脏话等等。如果孤立地看,这些行为似乎与他人无关,但若从社会整体、从社会文明的角度看,就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也影响和损害了公众的利益。举例说,前段北京因天气炎热,一些公共场合时有袒胸露背者,在北京人看来,是那些人的个人文明素质欠缺,而在外地人看来,则会认为“北京人也不文明”。倘若这话被其他的北京人听到,会作何感想?所以说,每个人的言行,既反映着自身文明素质的高下,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或有益或有害的影响。因此,对各种有悖社会公德的行为,能有更多的人站出来管一管,是必要和有益的。
要纠正一些人不讲文明、不讲社会公德的行为,固然有赖于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有赖于新闻媒介的大力宣传引导,但也离不开每个社会成员的支持和参与。这种支持和参与,不仅表现在自己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不做不文明的事,同时也需要对身边的各种不文明行为及时给予规劝、批评和制止。维护社会秩序有条不紊地运行,追求社会的文明进步并享受这种文明进步,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虽然人们的社会分工不同,职责有别,但作为一名现代社会的成员,对不文明的现象不应止于不满和旁观。如果大家都能自觉、主动地来管一管这类“闲事”,会有利于造成一种浓厚的“讲文明、树新风”的社会氛围,不文明的人和事就会逐渐减少。
对不文明行为的及时批评和制止,实际上也是在维护包括个人利益在内的社会公众的利益。笔者曾听同事讲过这样一件事:北京火车站售票处前,购票的队伍因前面有人“加塞”而一时混乱,这时有两名青年人站出来批评“加塞”者,并请排队购票者互相监督,他俩到售票口前维持秩序。约定俗成的规范和共同认可的权威,使大家包括两名青年人都很快买上了票。诚然,“管闲事”的后果可能会给自己招来一些麻烦,被管者也可能不服管。但我想,只要管者言之在理,行之有据,在众目睽睽之下,稍有公德心和羞耻之心的人是会理解和接受的,也会得到公众的赞同和支持。
对社会多一份热爱,多一点管闲事的精神,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秉性和行为习惯,也是一种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是一种社会责任感,也是现代社会成员文明素质的一部分。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需要提倡“管闲事”精神。而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介对爱管、敢管“闲事”的人的支持和鼓励,也是不可少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