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致富不忘邓小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21
第2版(要闻)
专栏:

  致富不忘邓小平
本报记者刘伟
“翻身不忘毛主席,致富不忘邓小平!”这是山西太行山、吕梁山区农民的心声。
柳林县王庄村农民刘笑早上起来,就从电视中得知小平同志逝世的消息。他在悲痛中想了一上午,写了一上午,完成了一篇文章《中国人民将永远记住自己伟大的儿子》。他说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的去世,是自己一生中三次最为刻骨铭心的记忆。在当地被称为“农民秀才”的刘笑对记者说:“当年毛主席去世,我才13岁,和家人一起泪水止不住地流,好像天塌了下来,以后的路不知该如何走。而小平去世,虽然也像家里的老人走了,感到无比悲痛,但孩子们已经长大了,知道路该怎么走了。小平走了,他把一个充满了希望和活力的国家留给了后人。”
平顺县留村支书桑林虎用粗糙的手掌抹了一把眼泪,说:“小平一生都是为了人民”,声音便哽咽起来。“咱作为一个农民,清楚地知道,是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力挽狂澜,拨乱反正,把咱国家带上了致富路。咱老家是个石窝窝,穷着哩,以前过年才能吃上一顿饺子,现在,啥时想吃就吃,平时吃的比以前过年吃得都好,他制定的政策最得咱农民的心。去年,咱村人均收入1800元,村里还建起了卫星地面接收站。”
“听到小平去世,我心里非常难过。”著名全国女劳模、平顺县西沟村副支书申纪兰流着泪说,“我是在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大会上见到毛主席、周总理,和小平同志握了手。我很小就知道刘邓大军,小平也在太行山区打过仗。小平一直都关心老区,关心我们山区的农民早日脱贫致富。我们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香港马上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他这个心愿还没了,却离开我们了。”
阳城县神南村位于太行山深处一座土山上,改革开放使神南村农民的才能得到很好发挥。现在村里人均收入达到了2500元,村办企业衡器厂的产品,畅销半个中国。村支书李揪呆对记者说:“没有邓小平就没有中国农村的改革,就没有咱农民的今天。小平同志离开我们了,我们将在以江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沿着小平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奔小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