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挑战癌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06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挑战癌魔
本报记者段心强
不久前,中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沈阳市中医肿瘤医药研究所所长杨通礼,在中国中医肿瘤学术交流会上获得最高奖——突出贡献金杯,这金杯的分量很重浇铸着他四十年的汗水和心血。
杨通礼出生在贵州省南部的深山区少数民族居住的剑河县南嘉镇,从小就跟父亲上山采药。一九五○年,人民解放军从他家乡路过,十六岁的杨通礼便穿上军装当了卫生员。他牢记父亲“学医当精于术而轻于财”的家训,虚心向军医请教,医术长进很快,沿着护士班长、助理医师、医师的台阶,走进“名医”的行列。他的针灸在军内外享有盛名,是著名的“杨一针”(一针见效)。
杨通礼知道,癌症至今仍是人类尚未攻克的医学科技难关。他立志发掘祖国传统医学宝库,从中探索一种攻克癌症的新方法。多年来,他拜访名医收集土方、验方,逐渐形成了“杨通礼疗法”:内攻外消,标本兼治,缓消慢磨,养正除积。这种疗法治好了许多病人。国家一级作家胡景芳一九八三年得了肺癌,由中国医科大动两次手术后仍然复发,生命受到威胁。他接受杨通礼的治疗后,病情日益好转,依然坚持创作。
杨通礼在治疗癌症的探索中,经常碰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危险。但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杨通礼明知道是难关也要闯。他从丹东曙光纺织厂老工人宋绪仁那里学到一个验方,研制一种新药红升丹。为了掌握药效,他首先服用。有一次吃过了量,他上吐下泻,胃部烧得大面积溃疡,两颗牙齿也被烧掉,不得不住医院治疗。但杨通礼只住两天医院,便跑出来搞试验。人们劝他:“你就别吃药了。”可他坚决不同意:“那可不行。自己吃过才知道怎么下药。要想有新的发现就要付出代价。”抚顺矿务局机修厂干部王晓东患肝癌,经杨通礼用新药治疗后,病情基本好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