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胡乔木生前指出编写党史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06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报刊文摘

  胡乔木生前指出
编写党史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胡乔木生前曾对沙健孙说,编写党史时应注意三个问题。这就是,第一,党史要表现党是在人民中间奋斗的,党的斗争是反映群众要求的,是依靠群众取得胜利的。要让人们看了党史以后,真正感到党是把人民放在中心位置的,是尊重人民的;而不只是党自己在照镜子,左顾右盼。第二,党是依靠与党密切合作的人共同奋斗的,这些人在党史中也应当有自己的位置。他列举了从宋庆龄、陈友仁,到鲁迅、邹韬奋、杜重远等许多人的名字。他说,不能自己在困难时得到了人家的帮助,作为胜利者来写历史时却把人家忘了。这样做,是不公道的。这样写出来的历史,人民是不会接受的。第三,党史既要写党的中央和中央领导人的活动,还要写党的地方组织、党的优秀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的活动。他说:“我们党的历史上在长期内确有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的斗争,但不能把党的整个历史仅仅看成是两条路线斗争的记录。即使在错误路线占领导地位的时期,我们党的广大党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仍然在为革命而艰苦奋斗、英勇牺牲。党史对此应作如实的、生动的记录,不能因为领导的错误就把党的群众性斗争都一笔抹煞。”对党史上的优秀干部、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斗争,我们“都应该有生动的形象的记录,在这一方面应该把伟大史学家司马迁的优良传统加以发扬和发展。”除以上三点以外,他尤其强调,“我们党史工作者还要阐明,我们的每一步胜利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结果。”而为了更加有说服力地阐明党的这一条最基本的历史经验,我们还有必要把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主张、中国和苏联东欧国家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张,进行比较研究。他认为,只有注意了四面八方,这样写出的党史,才能不只是一线一面,而是立体的。(摘自《中国共产党通史》前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