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金岱呼吁学术文章写作应遵循文从字顺词必己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06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

  金岱呼吁
学术文章写作应遵循文从字顺词必己出
金岱认为,近年来我们学术文章的写作,有两大弊病:
其一,是喜欢用近译新词,且越艰涩生僻,越无人知晓或少人理解越好,越有西方来头越好。常见一篇文章,本来并无新意,却搬出众多新词,摆满一纸,便自觉很是高深高雅高明,而且也确常能获此得意,因为刊物爱用。但若真要指着其中的新词问他一问,那本意究竟如何,他保不准就要答不上来,因为他文中用的就全不对头。
德国的思想家们喜欢生造新词,一来是因为德文容易造词,二来旧词与旧观念常纠缠在一起,为着表达新的观念,造些新词,也实在是办法之一。德国的思想著作出奇的艰涩,固然有无奈的一面,但也有过求精确,故弄玄虚的一面。我们今天学习西方思想,若真是学了新的观念,自然是好,但倘只是学了故弄玄虚,就要坏事了。
新词的使用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总要用得准确与精当,且要真的能活在文章中。真的活在文章中了,多半也就不会让人觉得玄虚了。
其二,是天下文章一大抄。今日信息爆炸,大量资料性、教材性或通俗性书籍的编写,需四处采摘,自是必要,但自署其著的论文论著,也全无学术规矩,全无知识产权意识,全不顾做学问人的基本道德,把人家的东西据为己有,则就大谬不然了。可时下的风气似乎正如此。
我国社会科学知识产权问题实在严重,好像完全没有什么首创权之类,学术上的成功似乎更多靠的是强势或强力。某种新的见解,一不小心,便可能被化解在某些位置较高,容易在高层次刊物上发表文章,或精力较旺,能大批量炮制文章甚至大部头的人们手里,最初的创见顷刻就被淹没得无迹无踪了。没有知识产权的学术环境,恐怕是很难产生真正重要的思想家和学者的。
金岱是在谈《韩愈传》时,由韩愈的文风阐述了上述观点。他认为,我们今天仍然需要韩愈的八个字:“文从字顺,词必己出。”韩愈之“文从字顺”正是针对着当时文章的卖弄与生涩来的;“词必己出”,则正是针对着当时由魏晋延续下来的“抄”风而说的;现在看起来,似乎也可以说就是针对着今天的故作高深和不讲知识产权而说的。(摘自《博览群书》第七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