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在阿拉伯国家逛书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07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在阿拉伯国家逛书摊
齐前进刘一虹
笔者曾在阿拉伯国家羁居多年,因嗜阅成癖,闲来喜逛书市。那些轩敞、考究的高档书店,是我经常徜徉之处。但最让我留连忘返的,是街头巷尾的书摊。在这里,不但可以寻到好书,还能体验阿拉伯的风土人情。
阿拉伯的街头书摊多姿多彩,或位于热闹喧哗的广场,或居于深街小巷、有天棚翳阳的传统市场,书籍整齐排列在人行道上,或置于依墙而立的木柜中。有页卷脆黄的旧书,也有出版不久的新书。有小说、诗歌、课本,更多的是《古兰经》经注学等伊斯兰教典籍。我曾在书摊上购得60年代刊印的古阿拉伯人著名的《悬诗集》、70年代出版的巴哈尼斯教授著的《伊斯兰艺术美学》等难得的珍本,其时颇有“信当喜极翻愁误,物到难求得尚疑”的感慨。
书摊前人头攒动,比肩继踵。有衣冠楚楚的老者,有背书包的学生,还有如我一样的外国人。摊主多蔼然悦色,有问必答。书价一般低于高档书店,还可讨价还价。人们往往可在摊上寻到已不再版的旧书,或市场脱销的新书,价格又很合算。我的一位诗人朋友说,他的藏书主要来自书摊,一是价钱便宜,二是摊主有办法弄到他需要的书。
在埃及开罗大学对面的奥尔曼公园围墙附近,书摊林立。一位名伊哈卜·凯米勒的摊主还是大学毕业生。他告诉我,摆地摊卖书成本低,可省下一笔租店或开店的费用。而此地有开罗大学的很多学院,还有不少中小学校,低价的课本销路看好,生意颇佳。
伊哈卜说,书摊摊主都有自己进书的渠道。有的来自亡人的藏书,有的源于旧货店和其他露天市场,有的从废纸收购站弄来。书摊的书价远比正规书店低。现在书价飞涨,谁不想买些便宜书呢?当然,书摊也面临竞争,不如专科书店种类全、新书多,不易满足很多人需要。书摊没有经营新书的优势,因为进新书的途径与正规书店无二,售价肯定不菲。
摆书摊已近半个世纪的老人穆罕默德·沙尔比尼介绍说,埃及书摊的历史在阿拉伯国家中最早,始于本世纪40年代。当时,埃及还在英国人托管下,一些人在开罗市繁华的植物园围墙附近摆摊售书,因无照经营,被市政当局处罚。摊主不服,告到当时的国王穆斯塔法那里。后来,内政部颁发执照,把书摊固定在植物园围墙附近。顾客主要是英国人,埃及人也不少。摊主从犹太人出版商处搞到书籍,还经常打听哪位大学者谢世,以便收购他的藏书。他记得许多知名作家,如阿卜杜·西德基、阿卜杜·拜戴威、赛义德·卡特卜都曾光临他的书摊。
穆罕默德老人深情地说,他很爱惜书。书卷屈居地摊,但他从不用脚拨弄书。老人的话使我想起,阿拉伯人是个注重知识、尊重知识、运用知识的民族。阿拉伯人信仰的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曾说:“求知是每个穆斯林的天职”,“学者的墨汁贵过殉教者的鲜血”。阿拉伯人还有许多嗜书成癖的历史佳话。公元9世纪,阿拉伯人从中国学会造纸术,书随纸的传播而诞生、鼎盛。史书记载,9世纪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的都城巴格达,有100多家书商。书店除售书外,也是抄写、书法和艺术中心。许多学生以抄写书稿维生。巴格达有公共图书馆36所,私人图书馆更不胜枚举。拥有浩繁卷帙,成为社会时尚。一名医生拒绝了一位地方官的迁居邀请,因为他的藏书非400只骆驼不能搬走。一位名瓦基德的王公死后,留下600箱书,每箱要两名壮汉才搬得动。另一位王公“萨希布藏书之多,可与当时欧洲所有图书馆的总和匹敌”。此外,阿拉伯人创制了无与伦比的书籍装帧艺术。他们在皮制或纸制书籍封面,以压型、涂漆缀满繁复的植物枝桠、阿拉伯书法和几何图案的纹样,金光耀眼,美轮美奂。
当笔者回到国内,信步在京城的书摊时,脑海里又浮现遥远的阿拉伯,那里有别具一格的书摊和笃学不倦的人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