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早期革命史上的瑰丽诗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05
第11版(书评)
专栏:

  早期革命史上的瑰丽诗篇
戴逸
学生运动在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
由青年学生发动的最有声色、最具影响的斗争首推1919年的五四运动。它既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又是一场倡导科学、民主的文化运动。但是世界上的任何事物莫不有前因与后果。学生运动的兴起也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这在张惠芝的著作里已经说得很清楚。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是在近代诞生的。随着帝国主义入侵中国,西方的科学文化也传入了中国,最初是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以后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中国传统的教育制度、科举制度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从十九世纪末叶以后,近代的学堂、报纸、学会纷纷产生,传统的知识分子改变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他们或者负笈海外,留学外国,或者进入刚刚开办的新式学堂,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成为新型的知识群体。这些青年知识分子生长在列强环逼、鹰瞵虎视的环境中,饱受民族的历史劫难,怀抱爱国爱民的强烈思想。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青年学生这一近代的社会群体在二十世纪初的民族危机和革命风潮中诞生,并迅速壮大,到五四运动以前,全国学生已有五万人,这是一支反帝反封建的重要生力军。
五四以前,规模最大的学生运动是张惠芝所著的《五四前夕的中国学生运动》一书所提到的:1918年因反对《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而掀起的巨大浪潮,这是中国学生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权益的斗争,也是中国人民声援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反对帝国主义联合干涉的斗争。1918年4月,运动首先由留日学生发起,他们在日本举行集会,发表演说,进行抗议,组织留日学生救国团并罢学归国。5月间中国国内爆发了群众性的游行集会,北京、上海、南京、福州、广州、昆明、成都纷纷响应,形成全国性的学生抗议浪潮。同时,各种学生团体如雨后春笋,把青年学生进一步组织起来,增强了力量,最著名的有新民学会、少年中国学会、互助社、学生救国会、新潮社等等。五四以前的学生运动和学生组织,构成了早期革命史上的瑰丽诗篇,为中国革命的深入发展准备了条件。
早期的学生运动,还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也没有和工农大众相结合,因而失败了,斗争的目的虽未达到,但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为不久到来的五四运动提供了经验教训,准备了干部人才。它是五四运动的预演。五四运动爆发,学生很快地集结组织起来,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又迅速地影响全国,这和1918年反日学生运动取得组织和宣传工作经验是分不开的。五四运动中的骨干如李达、邓中夏、周恩来、李汉俊、黄暌、陶湘都是1918年学生运动的领袖或参与者,而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恽代英、赵世炎、马骏等也早在五四以前参加了各种学生组织,显露出他们的革命抱负与才能。早期学生运动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领导人才。
要深入了解近代的学生运动,不能不回顾学生群体的形成及其早期活动,但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很薄弱。张惠芝同志有鉴于此,致力于五四以前学生运动的研究,阅读了大量当年的报纸、刊物、档案、回忆,抉微钩沉,搜罗丰富,又加以认真的分析研究,勤奋努力,撰写了《五四前夕的中国学生运动》一书。从这本书中,可以追溯五四运动的源头,书中对近代学生群体的兴起,辛亥时期学生的革命活动,1918年反对《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的斗争以及五四以前各种学生团体,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使我们看到近代学生运动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步发展壮大,汇成了巨大的洪流。此书不仅内容充实而且文笔清新,叙事畅达,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