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十年磨一剑——读丁亚平的《艺术文化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05
第11版(书评)
专栏:

  十年磨一剑
——读丁亚平的《艺术文化学》
赵小青
十多年前,文艺发生了深刻变革,从题材到内容到表现手段,从文艺观念到表现手法,出现了全方位的跃动,无论是创作还是理论,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作家理论家的想象领域和思维空间都在迅速拓展。许多文艺理论家对传统的艺术理论偏重于文学理论的研究,以文学的规律普遍化为一切艺术规律的现象提出了质疑和批判,指出应尊重各门类艺术自身特征,重新审视艺术的存在方式和规律。
当这部著述终于问世的今天,我们看到,在作者的研究和表述中,以文学研究代替艺术探讨的传统观念与做法已不复存在,也没有了自立门户、井水不犯河水的枷锁。《艺术文化学》绪论的开篇,丁亚平开宗明义地提出:“对于艺术理论探索而言,关键的是要在头绪纷繁部类夥颐的艺术现象世界存在中寻求总体的本质把握。”丁亚平在对各门类艺术所做的通畅梳理中,发现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的一般的普遍的规律,就在于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所有的艺术现象归根结蒂都是一种文化。
《艺术文化学》一书认为,既然一切艺术活动都是一种文化现象,那么它的发生,就不可能脱离社会、历史和环境。由此而言,一切艺术活动都脱离不了这几大关系,即:人与文化;艺术与艺术家;艺术与符号;艺术与公众;艺术与宗教;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社会;艺术与性别。任一艺术,无论它使用的材料如何不同,人类在审美时采取什么样的感官接受它,它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什么样的感受与遐想,但只要它是艺术,便脱离不了以上几大关系。
丁亚平将上述几大关系一一罗列,娓娓道来,层层解析,有根有据,观点明朗,见解独到。在谈到人与文化的关系时指出,之所以人们对艺术有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就是因为人们的文化背景不同。叙述艺术与艺术家的关系时,丁亚平认为:“艺术说到底不是事实的重述和复制,而是人情物理的提示,是心理感情与思想的记录,是生命、灵魂与精神的重铸和创造。”在谈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时,更有古今中外大量的实证材料辅佐了他的观点。至于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在丁亚平看来,艺术的意义并不限于个人,艺术从一开始就反映了社会的特征,社会也是一开始就在人与文化互动的过程中留下了艺术发展的印迹。艺术与社会,相互作用,互为内容。在分析艺术与科学关系的章节里,丁亚平认为其间有这么三个特质:一、科学和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二、科学对人的思想有震击式的影响与作用。三、一个时代的所有领域或多或少地都为科学和科技所弥漫,而艺术又大都是直接产生于一切时代、一切社会的科学与生产技术这一基础之上的。在论及艺术与性别的关系时,丁亚平列举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分析了男性艺术家和女性艺术家的视点差异以及他们笔下男女形象的区别。通过艺术与诸多关系的分析,在头绪纷繁部类夥颐的艺术现象世界存在中寻求总体的本质把握便成为可能。
在这部三十多万字的著述中,充满着一种科学理性。在冷静理性的背后,又充溢着作者热切的激情。读《艺术文化学》,感受到了它作为理论著述应有的肃穆神韵,那种不断超越的执著探索精神,使舒卷的文笔有了重量和光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