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湘西二百所希望小学刚刚告别“牛栏学校”、“岩洞学校”的历史,就用上了现代化的录像教材——在同一起跑线上腾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10
第10版(教育)
专栏:

湘西二百所希望小学刚刚告别“牛栏学校”、“岩洞学校”的历史,就用上了现代化的录像教材——
  在同一起跑线上腾飞
本报记者王娜梅
位于湖南西北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因为张家界的山水秀美而令人神往。然而,到了这个自治州你才会发现,那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9.6%,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0%以上。山村交通的不便可想而知。1996年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仅968元。然而,正是在简陋的校舍里,打着赤脚的孩子们瞪大眼睛观看用电视机和录像机播出的“九年义务教育全动画配套录像教材”。这情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按一般规律,经济不发达地区教育手段的更新总是从课本到录音、幻灯,最后才推出录像。而湘西人响亮地提出了“扶贫先扶教,兴州先兴教”和“勒紧裤带办教育”的口号。建成的200所希望小学刚刚告别“牛栏学校”、“岩洞学校”的历史,便一步到位抓电化教育。1996年岁末,中国华录集团和东方(湖南)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向自治州捐赠了总价值达35万元的录像教材和放像设备。
在古丈县通程希望学校,这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东方(湖南)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制作的“九年义务教育全动画配套录像教材”被用于师资培训,每周二、五下午组织老师观摩学习。该校参加全州的电化教学课堂设计及授课比赛都拿了一等奖。
在湘西,缺乏小学英语教师,许多孩子升入初中才学英语,由于年龄已偏大而导致学习困难。由于小学《英语》录像带上有中英文对照的字幕,不少小学就试着让语文或数学老师去教英语,没想到半年就取得成效。有的学校还在县里参加英语朗读比赛取得名次。特别是读课文,孩子们比老师发音更标准。
一位学生家长这两年在外面承包工程赚了钱,家里盖了小洋楼,可是读四年级的儿子成绩就是上不去。他说:“邻里乡亲笑话我家里是‘有票子的爸,没脑子的崽’,有心想请个有能耐的人来作家庭教师吧,村里又没这样的好角色。人家介绍我买了一套动画教材给儿子看,结果小家伙居然考了个全班第二!我省心多了。”使用录像教材较早的花垣县,在小学、中学会考中成绩名列全州第一。
这套教材使相对落后地区的孩子和先进地区的孩子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为了推动这套教材的广泛使用,州政府筹集专项资金,并鼓励家长自行购买。目前,已有200所学校使用了录像教材,成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电教设备和动画教材配备最多的一个自治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