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谁能代表未来——世界体操锦标赛观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09
第8版(体育)
专栏:

  谁能代表未来
——世界体操锦标赛观感
本报记者汪大昭
世界体操运动的发展潮流总是以少数尖子选手或体操明星的技术和能力为代表。告别洛桑的时候,人们从那些得意洋洋的优胜者身上应当看出某种迹象了。
欧洲作为现代体操的发源地,仍然保持着传统优势。总共14项冠军,欧洲人拿去11项。42块奖牌,只有中国、哈萨克斯坦、日本和朝鲜队分走13块,其余皆在欧洲人手中。控制世界体操发展战略的国际体操联合会及其技术机构,更是欧洲人的天下。在与欧洲选手的对抗中,中国队几乎是孤军奋战。这种局面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改变。
“中国就应当是冠军。”说这话的是一些在国外执教的中国教练。记者在洛桑赛场接触了几位身穿外国队队服的中国教练,他们都说,任何地方也找不到中国体操队那样好的综合条件。丹麦队总教练王景瑶告诉记者,他的队员都是业余时间自费训练,有的要开车跑几十公里到训练馆。这次世界锦标赛,大部分队员忙于复习功课,准备考试,难以保证训练。这正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体操运动的现状。
中国、罗马尼亚和前苏联的高水平体操教练转向他乡,尽管成绩辉煌者不多,但对普及和发展体操运动还是起了很大作用。曾培养出科马内奇的罗马尼亚教练卡洛里为美国女队造就了米勒等体操明星,而现役美国女队主力多米尼克本身就带有罗马尼亚血统。日本选手塚原直也师从前苏联教练安德里亚诺夫3年,终于登上男子个人全能决赛的领奖台。28岁的前苏联选手贝伦基移居德国,当了教练,仍然宝刀不老,在洛桑为德国队夺得了鞍马冠军。这些过气明星恐怕也就到此为止了,可以改换门庭,不能永葆青春。
但是,体操台上不会还是稚童唱主角。从本届世界锦标赛开始,参赛的女子选手不得小于16岁。既然不能过早出台,昙花一现的可能性也将随之增加。比较中俄两队,3年前,莫慧兰与霍尔金娜同是15岁,按新规定还不够参加世界比赛的年龄。当时,一个在亚运会上初露头角,另一个在欧洲锦标赛上首次亮相。如今,18岁的莫慧兰能力已经明显下降,霍尔金娜则在洛桑夺得女子个人全能世界冠军,她好像刚刚成熟。看来,女子体操大赛的强者必将由年轻的姑娘们取代小孩子。
28岁的意大利选手契奇,胳膊练得像碗口一样粗,5年来参加大大小小的比赛,在吊环上没输过一回。只要他不退役,别人就甭想拿吊环金牌。但是,培养一名优秀的全能运动员,6个项目实力平均,就要难得多。而造就一支有多名优秀选手的队伍,就更难上加难。体操大赛群雄相争的壮观场面,不会很快到来。
(本报洛桑9月7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