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剖析“品质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09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经济茶座

  剖析“品质牌”
潘多拉
近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广告中打出了“品质牌”。“贵在品质”,“创一流品质”,“品质保证”等等广告词频频露面。这里的“品质”,当然不是指通过行为、作风等表现出来的人在思想、认识、品性等方面的本质,而是人们对产品质量提出的要求,即物品的高质量。
物品的质量是品质,消费者在接受各种服务时,同样也希望舒适、安全、保证质量,这也体现了对品质的要求。一个企业、一种品牌向消费者提供和承诺的,既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商品,也有从商品中延伸出来的售后服务,以及不含任何商品中介形式的无形服务。比如某企业生产的名牌空调,产品质量顶呱呱,但顾客买回家等了半年也装不上,或者工人在安装时将顾客家里摆弄得一塌糊涂,那么这空调的品质就谈不上有多好。至于那些不顾消费者死活,大肆坑蒙拐骗的厂家和商家,其“品质”更是不足道了。
其实,人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任何一种产品从研制、开发到生产、销售,任何一种服务从设计、成型到规范、完善,都离不开生产经营者的主观努力和尽职尽责,离不开他们的品牌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离不开他们凝聚在产品和服务中的,表现在思想认识、品行等方面的本质。也就是说,物品的质量归根到底取决于人的质量,产品和服务意义上的“品质”,与其提供者个人及群体素质意义上的“品质”密不可分。所以,当众多企业争相打出“品质牌”的时候,千万不能就事论事,舍本逐末,而必须牢牢把握住“品质”的核心——培养人的一流品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