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黑土地”的启示——黑龙江省实行村团支部书记“三位一体”配置工作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09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黑土地”的启示
——黑龙江省实行村团支部书记“三位一体”配置工作记事
本报记者董伟
那还是前年,东北农大的毕业生赵勇当上了黑龙江省穆棱县马桥河镇西河村的团支部书记兼村委会科技副主任,他用所学的先进技术,带领全村青年和农民从事棚式化蔬菜生产,仅两年多,全村人均增收1200多元。这只是该省团组织在全省农村实行村团支部书记、青年星火带头人、村委会科技副主任“三位一体”配置的一个缩影。团省委书记高志杰说:“‘三位一体’配置的1.2万名农村团支部书记,在建设农业强省过程中,使团旗更加鲜艳。”
一位团支书富了一村人
建设农业强省,团组织该做什么?1995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农业强省”的目标,团省委经过调查,发现农村科技推广体系在村级普遍存在无专门机构、缺少专人负责的“断层”问题,于是,便有针对性地做出在全省农村实行村团支部书记、青年星火带头人、村委会科技副主任“三位一体”配置,主抓村级科技工作,更好地为建设农业强省服务的工作部署。
团省委连续两年在全省重点抓了玉米大双覆、大豆垄三、甜菜纸筒育苗等10项新技术的推广,各级团组织结合本地实际,在全省乡村推广各类先进技术达260余项。在这过程中,村团支部书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肇东市新城乡治国村“三位一体”团支部书记娄喜峰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专长,向全村青年和广大农户推广庭院平菇栽培技术,全村80%的农户从事平菇生产。治国村现已发展成为全国第三大、全省第一大的平菇生产基地,仅此一项户均增收5500多元。
在黑龙江的许多农村,出现了一个青年能人领办一个科技项目,兴起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的可喜局面。在此基础上,应运产生了农村团支部创办、青年能人领办的青年股份合作体。目前,该省农村已有这样的青年股份合作体10万多个,其中有30%已成为本村、本乡乃至本县的龙头企业。
一位团支书就是一面旗帜
在建设农业强省过程中,“三位一体”配置的村团支部书记就是一面旗帜,通过传播现代新技术、新知识、新思想,有效地提高了农村青年和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及劳动生产技能,带领一代新型农民逐步成长起来。
桦川县中伏乡东方村农民李新文,1995年承包开发本村100垧荒地种植大豆,全部采用“垄三栽培”技术,比平播大豆增产5万公斤,纯增收入8万元,向国家交纳征购粮15万公斤。目前,他已拥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固定资产40余万元,年均收入达35万元,成为当地依靠科技致富的新一代农民典型。据统计,该省掌握1项—2项农业生产新技术的青年达560万人,应用和推广星火项目、丰收项目的青年星火带头人、青年专业生产大户达10万多个。
“三位一体”配置的新的村团支部书记,主要精力放在带领青年科技致富上,极大地增强了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许多地方,出现了青年追着团支部书记学技术、上项目,要求加入团组织;流失团员主动归队,积极参加团的活动的可喜局面。两年来,全省已有98万名农村青年提出入团申请,23.6万名青年加入团组织。全省农村团员总数比1994年增加了17.15%,团青比例增长了2.4个百分点。
一位团支书就是一块基石
一段时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给我们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一抓就好,一松就散”的现象时时困扰我们。共青团黑龙江省委自从“三位一体”配置团干部后,农村基层党组织、团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
据调查,两年来,全省从“三位一体”团支部书记中发展党员达3500多名,经团组织推荐,全省有1.6万名优秀农村青年团员成为党组织重点发展对象,其中5400多名光荣入党,全省村级团干部党员人数由过去的不到10%达到40%以上,成为近十年来全省村级团干部党员比例最高时期;农村团干部的文化程度也由过去平均初中提高到高中,其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达20%以上,青年致富能人比例也由过去的35%提高到现在的98%以上,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团干部队伍正在形成。
“三位一体”配置村团支部书记,客观上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和提供了具有较高素质的后备力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渠道。较早实行“三位一体”配置的东宁县的151个村中,几年来已有106名“三位一体”团支部书记先后走上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的岗位。在全省,已有1800名“三位一体”团支部书记被选拔为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村级领导班子的知识化、年轻化进程。
建设农业强省,团组织做什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村基层组织怎样建设?共青团黑龙江省委“三位一体”配置村级团支部书记的做法,应该给我们一些启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