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商谈睦邻与安全——记中东欧十二国领导人聚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11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商谈睦邻与安全
——记中东欧十二国领导人聚会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刘刚
9月5日至6日,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2个中东欧国家的领导人聚会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参加了“各国共存和睦邻关系是欧洲安全与稳定的保障”的国际会议。除了讨论“安全、稳定与发展”等问题外,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也是会议的主要议题。与会各国总统分别与俄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举行会晤,以消除疑虑、增加信任、加强合作。此间舆论认为,这是令人注目的新现象。
众所周知,“冷战”之后东欧各国普遍希望“回归欧洲”,把外交重点转向西方。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之间出现了明显的隔阂,它们几乎中断了同莫斯科的高层往来。而俄罗斯为了获得西方的经济援助,也曾一度奉行向西方“一边倒”的政策,忽视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
近几年的实践证明,由于诸多因素制约,“回归欧洲”对中东欧国家来说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而长期与邻近大国俄罗斯疏远,甚至发展到国家间出现紧张气氛,这对双方都不利。中东欧国家越来越清楚地感到,在欧洲,许多问题,包括加入北约问题,撇开俄罗斯很难得到解决。而仅仅面向西方并不符合这些国家的安全与经济利益。于是,它们纷纷调整与俄罗斯的关系。俄罗斯经过几年的实践认识到,西方国家的援助或是杯水车薪,或是口惠而实不至,也开始调整政策,开展全方位外交,其中包括发展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今年8月28日,俄罗斯与立陶宛成立了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目的是加强睦邻友好,推动双边经贸合作;前不久,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签署了联盟协议;与乌克兰签署了友好合作条约。独联体国家以及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在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中享受着各种优惠政策。到目前为止,一些中东欧国家在与俄的经贸活动中也享受着某种优惠政策。例如,俄罗斯每年向保加利亚提供500万吨石油和40多亿立方米天然气,其价格远远低于国际市场水平。维尔纽斯国际会议正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召开的。
立陶宛总统布拉藻斯卡斯在大会发言中指出,本次会议为实现民主、合作、安全与友好睦邻关系提供了机会。他认为,安全已是各国发展道路上的中心问题,在这方面,军事因素已退居次要地位,各国面临的任务就是要创造一个消除敌意、发展友谊的良好环境。俄总理切尔诺梅尔金指出,各国建立信任友好关系,已成为加强安全、发展经济、建立民主欧洲的重要因素。
在北约东扩问题上,各国领导人间存在着明显的意见分歧。一些中东欧国家领导人表示,在加强与俄罗斯在内的各国睦邻友好、安全合作关系的同时,他们加入北约的决心没有任何动摇。而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则表示,北约东扩是冷战后严重的政治错误,其结果将使欧洲大陆分裂。俄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也明确表示反对北约东扩,认为“东扩”结果将危及东欧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他强调指出,波罗的海三国没有必要加入北约,在俄罗斯准备提供安全保证的前提下,它们仍提出加入北约的申请,对此他表示无法理解。
尽管在北约东扩问题上存在分歧意见,但各国领导人在其它问题上仍达成了共识。各国领导人在大会发言中一致认为,“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形势的主流,其中安全与稳定是这一主流的关键因素。各国人民都在为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而努力奋斗。
从会议发言及会议期间各国总统与切尔诺梅尔金积极接触的情况来看,中东欧国家都在努力改善对俄关系。在安全问题上,它们努力使俄罗斯相信,它们加入北约,并不是针对俄罗斯的。相反,它们希望与俄增加信任,加强往来;在经济问题上,它们希望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恢复与俄曾有的某些经济联系,加强新的经济合作。
本次国际会议是由小国倡导召开的。它反映出小国不容别人忽视自己的作用,积极参与解决国际问题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大国垄断国际事务,主宰小国命运的作法不满。
本次国际会议表明,各国间建立信任、友好关系,加强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是发展经济、保证和平的最明智选择。而依靠军事手段解决问题的想法被普遍认为是不可取的“下策”。各国领导人认识到,只有开展“全方位”外交,重视在本地区相互支持,立足自强,才是发展本国经济行之有效的策略。
(本报维尔纽斯9月7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