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街道之星”放异彩——广州市南华西街党委抓两个文明建设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12
第5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先进基层党组织巡礼

  “街道之星”放异彩
——广州市南华西街党委抓两个文明建设纪事
本报记者梁兆明
编者按:街道是城市的细胞。街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如何,将直接影响整个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水平。广州海珠区南华西街党委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把街道这个“生产的后方”变成“改革开放的前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带领全街人民以“敢为天下先”的劲头,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并使两者做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把街道建设成为一个安居乐业的富裕文明之家。如果多一些这样的街道,那么,城市两个文明建设必将大大地前进一步。
横贯广州老城区的珠江南岸有一条古老街道——海珠区南华西街,聚居7000多户近3万人口。
这是一条了不起的街道。去年,南华西企业集团跻身全省70家重点大型企业集团之后,又成为全国第一家区街股票上市企业;近年以来,南华西街连续摘取“全国最佳街道”、“全国街道之星”、“全国双文明第一街”桂冠,还被确立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示范点。
“街道之星”放异彩,关键是有一个作风好,干劲足,思想解放的街道党委领导班子,带领全街人民以“敢为天下先”的劲头,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南华西街建设成为乐业安居的富裕文明之家。
经济是街道建设的基础。街党委书记郑金胜说:只有加快发展街道经济,才能为街道建设提供物质条件。街党委“一班人”统一了这个认识,带领全街党员和群众勇敢探索,百折不回。
当时的南华西是个“三无(无资金、无场地、无技术人才)”街道,党委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审时度势,大胆地来个“借船出海”,实行“三子登科”:借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牌子(名牌产品)、票子(资金)、才子(技术力量)。凭着数十家作坊式的街道小企业,敲开全国近百家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门,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到80年代中叶,街道已经从产品代销、产品加工配套扩展为双方多种形式共同投资办厂、合作生产,直至与国家部属的科研部门合作开发高新科技产品。到80年代末,全街道年创利润已逾2000万元,比1980年增长20倍。
城市街道的工业,都散布在大街小巷,南华西街也不例外。南华西街党委认为,街道是人民生活的场所,噪音扰民,污染环境,于是就将发展经济的收益,相当一部分用在远郊征地,实行易地发展工业。
他们在远郊征用近200亩荒地,建成5个工业区,散落在大街小巷的近百家工业企业集结在这里,组成一个拥有总资产逾14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这艘“航空母舰”取得了外贸出口权,一批批上档次的产品漂洋过海,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市场。
散落大街小巷的工厂腾空了,改建为职工培训中心、文化室、托儿所、育婴室、敬老楼、退休工人之家、老人康复中心……
工业发展了,经济实力增强了,给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主管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街党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肖建华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10多年来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不下1000万元。1995年,仅用于宣传教育和娱乐设施的投入就有300万元。各种文化宣传教育阵地以及娱乐活动场地拔地而起,总面积超过了2000平方米。在这些阵地上,党员教育、职工培训终年不断;爱国主义教育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高潮迭起,推进全街创建文明单位(居委)、文明家庭活动的蓬勃开展,每年有98%的家庭成为文明和睦家庭。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和地区共建文明活动丰富多彩。各项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每年有300多项,形成“天天有活动,月月有安排,季季有高潮,全年不间断”的局面。其中一年一届的文艺汇演等有本街特色的项目,至今演了16年,“歌唱共产党,热爱我南华”成为全街人民的共同信念和追求。
在党员的带动下,街道党委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活动,5300多名街道职工、干部和部分居民主动结成一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队伍,坚持深夜治安巡逻至今10多年,安全文明小区100%覆盖南华西;净化、绿化、美化街道10多年,全街居民在积极参与中不断提高大都市卫生意识,今已形成了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秩序,家家户户坚持“门前三包”,天天清洗干道路面,周末全面清洗街巷、屋宇楼梯和公共通道的良好风气。
年轻党员梁中文当上南华西企业集团董事会常务副董事长后,带领全企业2000多名党员、职工为南华西街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而奋力拼搏,去年营业收入突破11亿元,给世人一个大大的惊叹。两个文明建设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因果关系在南华西街再次得到令人信服的验证。这颗街道之星将会更加璀璨夺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