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刘让贤回母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09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刘让贤回母校
本报记者陈杰
9月6日上午,在高原山区艰苦创业的刘让贤,回到他梦魂萦绕的母校天津红桥区朱家花园小学。他当年从这里毕业时,校名还称做“八区第十四小学”。校门口那棵老槐树依旧枝叶繁茂,30年代留下的铜铃依旧叮当作响。朱家花园小学的师生手捧鲜花,列队欢迎“刘让贤同学”,给他披上鲜红的绶带,为这位优秀的校友而骄傲。
刘让贤刚走进校园,他当年在这里的七八位同班同学急切地围拢上来,握着他的手,问寒问暖。分别40多年,得知刘让贤回母校,老同学赶来相见。“让贤,你这么多年在青海,真不容易。”“我们全家看了你的事迹,都流泪了,向你学习。”“你要保重身体。”“问你爱人好。”听着这些温暖的话语,刘让贤的热泪扑簌簌地流下来。
“刘让贤同学当时在学校的时候,就是品德和学习都不错的孩子。”在朱家花园小学召开的座谈会上,当年教图画和自然课的老师王惠文拿来保存多年的成绩单,指着“刘让贤”的名字说,“他尊重老师,文质彬彬,至今给我印象很深”。刘让贤见到王老师,感动不已,“我取得一点点成绩,离不开小学老师打下的根基”。师生幸福地回忆起50年代在学校的动人情景。
在古槐树下,朱家花园小学与什巴小学签订了建立“手拉手”友谊校的协议。协议商定,两校定期交流教学改革的经验,确定“手拉手”小伙伴,开展书信交友。由朱家花园小学捐献图书1000册,建立“连心书屋”,并向什巴小学捐款5万元。
刘让贤向母校回赠了土族的服装和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土汉携手进,兴教育后人。”他又郑重地拿出自己编写的《大山的冬花》一书,献给母校的师生:“我和我的土族学生们将永远铭记我的故乡人民的亲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