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孤岛育桃李丹心映碧波——记宿豫县戴场小学校长杨绪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09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孤岛育桃李丹心映碧波
——记宿豫县戴场小学校长杨绪光
在不久前举行的江苏省宿豫县“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上,34岁的骆马湖乡戴场小学校长杨绪光的发言,不时激起场内近千名听众热烈鼓掌。
骆马湖烟波浩淼,湖中孤岛戴场村只有4个足球场大。14年前,杨绪光以优异成绩,被当地教育部门聘为合同教师,来到离家30多公里的戴场小学任教。岛村不通电,不通邮,十分闭塞。学校两张办公桌共有6条腿,两间教室门窗上挂满了鱼网。雨天,屋顶漏雨,地面渗水,学生穿水鞋听课,老师打伞上课。一学期过去了,杨绪光饱尝了渔岛教学的艰辛。
学校教师少,只得开复式班。杨绪光教三、四、五年级语文和自然课,每周25节。备课、上课、改作业,每天从黎明忙到深夜。供应的煤油不够用,他从家里带来豆油照明。由于岛上空气潮湿,又长期吃不到新鲜蔬菜,杨绪光不久就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和夜盲症。与他一起进岛的两名合同教师吃不了这个苦,先后离开小学。后来又找来两名代课教师,也没教几天就辞职而去。很长一段时间,全校5个年级的教学任务落在了他一人身上。
岛上有的学生家长致富心切,不让子女上学;有的家境贫寒上学困难。杨绪光针对不同情况,登门或划船进湖做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他说:“只要我在岛上教学,就不能让一个孩子失学,要把他们都培养成有文化的一代新人。”五年级张广玲等3名学生因家里缺少劳力,一到捕鱼旺季,他们都得进湖帮活。杨绪光每天晚上打着电筒,划着小船找学生补课。有的学生家庭困难辍学,他就从自己的工资中挤出些钱为其垫付学杂费。进岛后,他先后为10多名学生垫付学杂费,使他们顺利地读完小学。
戴场村因受地域限制,孩子们知识面较窄,分不清韭菜和麦子,不知道马牛羊是什么样子。为了让学生增长见识,每到星期天或节假日,杨绪光便划着船带学生到20多公里外的乡政府所在地见识岛上看不见、听不到的新鲜事。顺便理发、洗澡和购买学习用品。
杨绪光从教10多年,每月工资现在也不过三四百元。不少亲朋好友劝他弃教经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我是钱财的贫困户,但我却是育人的富有者,我为小岛教出了200多名学生,这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你们算过吗?”
14年,杨绪光为了小岛的教育,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结出了丰硕成果。戴场小学连续14年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升学率均达100%。他连年被县市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1995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6年被破格转为国家正式教师,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