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金刚山下创奇迹——记朝鲜元山至金刚山铁路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09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金刚山下创奇迹
——记朝鲜元山至金刚山铁路建设
本报驻朝鲜记者赵嘉鸣
今年4月15日,在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诞辰85周年之际,连接朝鲜江原道元山市和东海岸边的旅游胜地金刚山的铁路正式通车。10天后,这条铁路的电气化工程又宣告竣工。这条铁路的建成,将为朝鲜加快经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当记者慕名来到元山至金刚山地区采访,在碧涛澎湃的朝鲜东海岸与依海绵延的金刚山区悬崖峭壁间,一条崭新的电气化铁路展现于眼前,伴着疾驰而过的火车形成了金刚山旅游区又一道别致的风景线。面对眼前这条穿越地势崎岖的金刚山区的铁路,常人难以想象是仅用了14个月的时间就建成通车的。分管工程建设的“速度战指导局”参谋长金元涛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工程建设的有关情况。
元山至金刚山铁路是已故金日成主席生前提议建设的。此后,金正日同志30多次对这项工程做出指示和要求,并亲自指定由全国“速度战指导局”所属青年突击队承担工程的建设任务。工程建设于1996年1月全面展开。这条铁路西起元山市,经安边郡、通川郡、高城郡,东至金刚山主峰入口处,全长101.5公里。由于铁路沿线靠海穿山,在百公里长的铁路上,仅各类桥梁就有48座,开挖隧道13个,最长的隧道达数公里。
“在整个工程建设中所遇到的困难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正是青年突击队的3000名队员怀着‘党下了决心,我们就去干!’的坚定信念,才在被一些西方国家铁路专家认为‘不可能建成铁路’的金刚山地区创造了奇迹。”金元涛参谋长不无感慨地说。去年夏季,是铁路建设的关键时期,正值朝鲜全国继1995年水灾后再次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时候,而工程所在的江原道又是重灾区,建好的铁路桥梁的桥墩全部被洪水冲垮,青年突击队员们跳入洪水中昼夜抢修。汹涌的洪水一再把刚修复的桥墩冲垮,一共反复了16次,几十名队员常常泡在齐胸的洪水中连续作战数昼夜才将一个桥墩固定住。按照一般的铁路建设速度,每天铺设铁轨1公里是正常的,但青年突击队为了确保在金日成主席诞辰85周年之际实现通车,创造了“立体战”的铺轨方法,即将铁路全线分为若干段,在地形条件相近的区域从相对的两个方向同时铺轨,然后再分段连接,这样铺轨速度达到每天2公里。在铁路电气化建设工程中,青年突击队员们更是创造了速度战的奇迹,在正常情况下100公里铁路的电气化工程建设需要7个月时间,但青年突击队员们只用了短短10天时间就将2500根电线杆立好,又用了10天时间铺设电线和变电设备并进行安装调试,这样本来预计要用7个月时间完成的工程,只用了短短的20天就宣告完工。
这项工程充分显示了朝鲜青年一代建设者不畏艰险、知难而上的英雄气概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这次参加铁路建设的青年突击队两个旅团在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挥青年同盟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势,强化青年建设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青年突击队的建设者们克服原材料、设备、资金等方面的困难,大力开展技术革新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了一大批铁路建设的专门人才。
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朝鲜全国上下各行各业积极支援和配合。金策钢铁制造联合企业、尚源水泥联合企业等工厂保障了有关设备和材料的及时到位,更有来自全国的数万名青年同盟盟员参加了工程的义务劳动。
元山至金刚山铁路是在朝鲜人民连续几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而导致国家经济面临一时困难的情况下胜利建成通车的,因而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它将为朝鲜人民贯彻劳动党的革命经济战略,大力提高铁路运输能力,为进一步开发金刚山地区的旅游资源,加快以金刚山旅游创汇为龙头的江原道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这条铁路的建成也显示了朝鲜党和政府在面临一时困难的情况下,集中力量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坚强意志。(本报平壤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