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回乡大学生杨玉银——播绿收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09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回乡大学生杨玉银——
播绿收金
赵双群陈霞李波
河南省西峡县黄狮村青年农民大学生杨玉银,不恋城市恋农村,不要“金碗”要“泥碗”,一心一意致力于荒山开发,成为豫西南一位赫赫有名的“林果状元”。
杨玉银今年32岁,1987年从西峡县卫生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峡县园艺场当场医,为提高医术,他又自费到南阳张仲景医科大学学习,获大学文凭。在园艺场工作期间,杨玉银经常跟着场里的技术人员学习修剪、嫁接、育苗、管理等,掌握了一整套林果种植技术。1990年,当他看到本村大片的荒山没有开发利用,甚感可惜,便毅然辞去了年收入上万元的公职,回到家乡和本村签订了200亩荒山承包合同,立志使这些荒山披绿生金。每天清晨,他荷锄上山,挖土打穴。一天下来,他浑身像散了架一样,手掌布满了红红的血泡,一身的汗渍和泥土。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奋战,150亩林果基地硬是被他一锄一锄地开垦出来了。
6年多来,杨玉银先后投入资金10万多元,从河南、浙江、山东、湖北等14个省市30多家单位引进大王枣、苹果、樱桃、葡萄、梅子、梨、桃等10大类90多个林果新品种进行试种、推广。1992年,杨玉银苦心经营的“林果庄园”终于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最先栽种的苹果、樱桃等新品种开始挂果,当年便净收入1万多元。之后,随着更多的品种开花结果,杨玉银每年的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
为了积累开发资金,杨玉银又采取以山养山,滚动发展,长短结合的办法,在果树下面的空地上栽种花生、大豆、西瓜,繁育果苗,制作果树盆景等,一年又增加收入上万元。如今,杨玉银的“林果庄园”固定资产已超过30万元。
杨玉银致富不忘乡亲,他自己一不建新房,二不置办高档家具,却先后捐款2万多元帮助村里修公路、建学校、办公益事业,又在基地内安置村里闲散劳力10多人;同时,还帮助全村20多个贫困户发展林果种植,无偿向他们传授技术,赊销果苗等。
目前,杨玉银的“林果庄园”已发展成为一个集引进、试种、繁育、科研、推广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林果生产基地。他的果苗被河南、陕西、湖北等地的客户纷纷抢购,栽种面积达2万多亩,年创经济效益1500多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