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高扬理想的风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13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

  高扬理想的风帆
选择了专业,就要成就一番事业。在新的起跑线上,年轻的大学生们准备奋力一搏。成材的渴望,奉献的理想,是激荡在莘莘学子心中的主旋律。
尽管经济、金融、法律、计算机等专业仍是今年考生的报考热点,但是,很多学生不再一窝蜂地往这类“热门专业”挤。个人的兴趣、分配的前景,极大地影响着学生与家长的选择。一位北大社会学系的新生谈起自己的专业,表示十分满意。她说:“不一定非得进那些热门系科,现在‘热’并不代表将来也‘热’。”在一旁的母亲接过话头:“他们这批学生毕业时正是下世纪之初,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样的,尤其是大量基础学科的人才。”
来自福建的张彦,考了743分,第一志愿报的就是北师大的幼儿教育专业,而且不愿调剂到其他专业,结果如愿以偿。他父亲对记者说:“有人不明白,为什么一个男孩子要报幼儿教育?我倒有点逆向思维,男孩子为什么不能搞幼儿教育?”张彦接着说:“我对幼儿教育感兴趣,想好好钻研4年,将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记者问:“想过分配的事吗?”张彦和父亲一致认为:“国家现在缺乏幼儿教育人才,北师大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肯定不会浪费。”
今年,北师大文科在25个省第一志愿录取率达100%,理科在26个省第一志愿录取率达100%。许多新生的考分很高。招生办主任李梓华高兴地说,高分考生报考北师大,意味着尊师重教的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他说,许多考生在中学时就萌生了做人民教师的理想。
与往年一样,清华大学汇集了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2318位新生中,保送生有300多人,其中包括单科竞赛、奥林匹克竞赛及各类文艺、体育比赛的优胜者,此外还有22个省的24位高考“状元”。许多学生在原先的中学都是无可非议的第一名,当许多的第一名聚集清华之后,他们立即发现自己原有的优势消失了。“以后我还会是第一名吗?”他们在心中不住地问自己。
在采访中,记者高兴地看到,很多新生都憋着一股劲,力图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再度领先。8月30日,清华大学新生入学第三天,热闹了几天的校园又安静下来。记者走进10号楼131室,发现计算机系的5个小伙子默默地围着桌子学英语,他们在为9月1日的摸底考试紧张地准备着。江苏的李义亨告诉记者:“学习累一点,压力大一点,我能接受。”在另一间新生宿舍,来自山西运城的畅国勇也在埋头复习。这个农家的孩子知道父母供自己上大学不容易,他说:“我会努力的,不仅要刻苦学习,而且要全面发展。”
在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二舍,记者见到了来自江苏的农业经济系新生余晓华。交谈中,他对日、美等国农业发展的描述与分析,对我国农业现状的认识与思考,给记者留下很深的印象。以他的成绩,完全可以选择更“热门”的专业,但他填报的志愿全都与农业有关。余晓华说:“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发展农业大有可为,未来需要大批这方面的人才,这种需要给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当代大学生是思想活跃的一个群体,他们更加关心自我,关注个人成长。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采访中,北师大的聂振伟老师对记者说:“青年学生关心自我并不是坏事,关键是要正确引导,让广大青年在成材的道路上,找到实现自我价值与适应社会需要的最佳结合点。”
许多同志也指出,大学生接受新事物快,但很多学生不会学习。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学时代,什么都是教师管,没有培养起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另一方面现行大学教学也多为“满堂灌”,学生思考的机会还是少,动手能力差。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林岗认为,大学要进行教育改革,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他们打好基础,关键是教他们“学会学习”。
按照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在素质、能力和知识方面的要求,近几年全国许多高校都在着手转化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教学方法、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强化教育管理。据了解,从1993年初到1995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用两年半的时间更新了186种教材,涵盖学校所有专业。今年入校的新生使用的全部是新教材,对此,学生和家长反应相当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