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十二名村委和十一把扫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10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十二名村委和十一把扫帚
李德民王义堂
山西省泽州县东四义村,建国以来一直是“全国卫生先进单位”。一九五二年,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得过锦旗,毛主席、周总理接见过他们的代表。
日前,笔者前往采访,只见花红草绿,窗明几净,全村恰如一个幽静典雅的公园。进了村委会,更是清爽宜人。这个地处北方干旱山区的农村,何以几十年来保持着卫生红旗不倒?陪同采访的泽州县委书记王毓秀以一件小事作答:这个村的村委会有十二名村委,按规定每天清早(冬天六点半,夏天五点半)要到村委会报到,在安排当天工作之前,先打扫卫生。但村委会只准备了十一把扫帚。这样,最后来的一名村委就拿不到扫帚,只有“靠边站”了。为了扫帚,十二名村委争先恐后。
十二名村委,十一把扫帚。猛一听,这些农民的办法似乎太“绝”,似乎存心叫人下不了台。但已经坚持多年了,也习惯了,习惯也就成为自然。这件事,使笔者很受启发。
启发之一是,要长期保持环境的整洁干净,得靠人人自觉行动,特别是领导带头。在这个村里,倘若村干部懒懒散散,全村能干净起来吗?干部要动嘴,更要动手。村委拿起了扫帚,村民自然会拿起扫帚。据了解,这个村的干部严以律己,事事带头。为了防止干部抽公家的烟,喝公家的酒,杜绝村民给干部送烟送酒,抽了多年烟、喝了多年酒的现任村党支部书记田真炉和村委会主任杨春法,从上任之日起,就戒烟戒酒,一戒十四年。这就是自觉,是带头。田真炉说:“大道理不讲了,这‘土办法’还灵。”
启发之二是:光靠自觉还不行,必须有制度。清早报到,是制度;十一把扫帚,是制度。谁来晚了,谁丢人。似乎有点不近人情,还有点“强迫命令”。但如果迁就人情,久而久之,恐怕村委就不会那么自觉地拿扫帚了。有些单位,地没人扫,桌没人擦,甚至连自己喝的开水都不愿打,这就是光靠“自觉”而无制度的结果。可见,光靠“自觉”,往往成为自流。靠制度,靠规矩,久而久之,才能养成人的自觉性。
十二名村委与十一把扫帚这件事,还让人感到,无论抓精神文明还是抓物质文明,干部确实是关键,包括村委这些再小不过的“官”,也是关键。要使这个关键部位充满活力,奋发向上,就要有一种激励机制。十一把扫帚就是一种激励机制。它激励人们力争上游,给人们以荣誉感;它也是一种监督机制,使人有羞耻感,让人自警自省,自加压力。十一把扫帚,显示了中国农民特有的朴实和精明,也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