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消费品市场正走向成熟——对当前市场形势的总体判断和走势预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14
第5版(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消费品市场正走向成熟
——对当前市场形势的总体判断和走势预测
范剑平
今年以来,在物价稳定、人心稳定的市场环境中,1月—7月全社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5108.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8%,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2%。根据多年的统计经验,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率超过9%便可认为消费品市场偏旺。但是,生产厂家、大型零售商家和政府有关部门中有许多人认为统计结果与自己的实际感觉有较大差异。特别是今年5月份商品零售价格涨幅下降到0.8%后,有人认为物价涨幅降到如此低的水平是市场疲软的结果。对市场形势的不同认识,影响到下一阶段宏观调控政策选择,必须作出实事求是的判断。
1.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是否有大的“水分”?有人认为,目前消费品市场偏旺的判断是建立在零售总额统计基础上的,而我国消费品市场零售总额统计数据可能有大的“水分”。根据我们对各地商业、统计、计划部门的调查,由于在新税制下虚报零售总额对企业自身没有任何好处,相反,目前发展势头最快的非国有商业企业普遍存在瞒报营业额的现象,因此可以排除对消费品零售总额含有较大“水分”的疑虑,零售总额的统计在我国各项统计指标中是较为真实可信的。
2.扣除价格因素是不是扣少了?由于我国近年来价格指数变化较大,为了真实反映市场需求实际水平,我们常用对市场名义增长率扣除价格因素的办法,求得市场零售额实际增长率。前两年市场名义增长率很高同时物价指数也很高。随着物价涨幅下降,名义增长率中只扣除很少一点价格因素,因而实际增长率仍然保持较高水平时,有人提出扣除价格因素扣少了,理由是考察价格水平的商品结构多年保持相对不变,而市场零售商品结构变化很快,这种结构不对称可能高估市场实际增长率。
笔者认为,(一)我国根据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调整价格监测商品结构的调整周期、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是较快的。(二)不断进入居民消费领域的新商品,其商品新、价格新,由于没有历史比较价格,因而扣除价格因素的重点不在这部分商品。(三)由新商品的产品生命周期决定,多数新商品价格在上市不久便会因竞争加剧而不断下降,如VCD、移动电话等,价格不断下降到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水平是新商品得以普及的前提,只有新商品在居民消费中普及率较高时才能纳入价格监测范围,过早将其纳入价格监测范围反而会因新商品价格高开低走而影响价格指数的真实性。根据以上认识,我们认为目前对市场零售总额的价格扣除方法是比较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
3.市场偏旺为什么生产厂家普遍感觉销售比以前困难?过去市场实际增长率达到10%,企业销售便十分红火,有时甚至供不应求。从1995年以来,消费品零售实际增长率在12%左右,但多数生产消费品的企业却感到市场销售越来越难,市场形势与企业感受存在较大差异。笔者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目前的市场繁荣与过去的市场火爆所依托的市场环境不同。在供不应求的短缺经济市场环境中,市场火爆的起因或是对过去消费压抑的报复性抢购,或是对价格剧烈波动不适应的恐慌性抢购,或是短期消费热点引发的排浪式消费,企业产品在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中“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企业销售状况齐涨齐落。经过1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环境发生了两个转折性变化,一是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二是从国内国际相互隔绝的市场变为国内国际一体化的市场,国内国外优质消费品供应充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立在供给充裕、竞争激烈基础上的市场繁荣,市场总量迅速扩大的同时,各个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在竞争中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市场份额逐步向名牌企业集中,出现“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因而在市场购销两旺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厂家的产品越来越难卖。那种市场一热企业日子就都好过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4.为什么市场偏旺而大商场的销售额却增长不多?一向作为市场“晴雨表”的大商场,近年来销售业绩与市场形势也存在较大反差,出现这种反差的原因主要有三:(一)多数大商场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在近年市场竞争中,国有商业的增长明显低于非国有商业的增长,以今年上半年为例,国有经济仅增长了4.1%,而私营经济增长了43%,联营经济增长了30.4%,各种其它经济增长了16.2%,集体经济增长了10.1%。在这样的结构变化形势下,国有大商场感到市场疲软不足为怪。(二)近年来,我国掀起了一股兴建大型商场热,前几年新建的大型商场陆续开业,使原有的大商场购买力迅速分流,特别是我国大型商场在经营特色化方面进步不快,许多大商场商品结构和市场定位雷同,高档豪华装修费用使商品价格抬高,使消费者对大商场望而却步。(三)商业企业对市场形势的感受来自以现价计算的销售额,在前几年物价指数较高时,销售额一般增长30%左右,其中有10%—20%是商品涨价的“虚假繁荣”因素;目前物价涨幅不到1%,销售额较少含有“虚假繁荣”因素,与以前含有高涨价因素的基数相比,增长幅度大幅度下降是正常现象。
5.目前市场上没有出现“几大件”那样明显的消费热点,而商品零售实际增长率却连续30个月保持在12%左右,如何理解这一新情况?首先应当指出,“老三大件”、“新三大件”那样突出的消费热点是在居民收入均等化程度较高、热点商品供应紧张、居民消费心理不成熟等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市场供求状况大为改善,居民收入和消费层次逐步拉开,居民消费心理也日趋成熟,在这样的条件下,市场上不太可能再出现“老三大件”、“新三大件”那样突出的消费热点。事实上,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众多分散的消费热点,如前驱消费者群的汽车消费热、稳健消费者群的住房装饰热、家用电器更新换代热等等,其消费额的规模一点也不比“老三大件”、“新三大件”小,只是由于它们以渐进式消费替代了排浪式消费,而且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群体拥有不同的消费热点,再加上市场总体规模扩大,使这些众多分散的消费热点不显山不露水地在消费者中扩散,再没有过去商店排队抢购的轰动效应。在众多分散的消费热点带动下,消费品市场改变了过去升温快降温也快的“冷热病”,因而出现持续高速增长。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当前我国消费品市场商品供给充裕,需求稳中偏旺,在市场购销两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稳步走低,说明我国消费品市场正在走向成熟,市场竞争对价格上涨的抑制作用和价格稳定对消费需求的长期促进作用,将有利于我国消费品市场进一步稳定发展。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和上半年市场实际供需情况看,1997年下半年消费品市场实际增长率将略高于上半年,全年可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00亿元,名义增长16%,实际增长12.3%,继续保持在长期上升通道中运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