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市场,强者的舞台——大连瑞泽农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14
第5版(经济)
专栏:

  市场,强者的舞台
——大连瑞泽农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段心强
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大连瑞泽农药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同行业中由“排尾”一跃成为“排头”。他们不仅结束了亏损的历史,走出七八年的困境,而且全员劳动生产率高居全国同类化工企业之首。1996年产值2.9亿元,利润1808万元。今年上半年,各类指标又有明显增长。
“大地上还有荒芜和病虫害,我们不能在抱怨杂草和病虫害的顽固中错过季节,要研制出特效农药,这样农民就接受我们,市场就有我们的空间。”从小热爱文学后来却搞了工业的王正权,1986年9月13日到大连金州农药厂当厂长时,写下这个结论。那时,工厂大门东倒西歪,院子里杂草丛生,账本上是238万元欠款。问题就是潜力,差距就是效益。王正权对职工作了一番激动的演说:“生活把我们毫无选择地安排在这里,要想不比别人矮一头,不比别人活得窝囊,就要大干一场。咱们不缺胳膊不少腿,不信比别人干得差。”一席话点燃了大家的热情,荒芜的厂地上又充满生机。
王正权四门大开,广纳人才。从吉化江南设计院招聘来高级工程师王丽媛,从山西工业大学招聘来教授袁毅范……几年来,他们招聘高级技术人才6名,各种专业技术人才40多人。现在,全公司的技术人员已占总人数的30%以上,保证了企业不断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开发出一个个新的药品。有了水田除草剂——克草胺后,为了满足旱田除草需要,他们研制成功乙草胺。为了方便农民,减少负担,他们又生产出豆磺隆,方便使用,还降低了成本。
在杀虫药生产上,他们首先开发出新药——甲氰菊酯,广泛应用于果树、棉花灭虫上。随着“绿色食品”的需要,他们又研制出低毒、高效、无残留的新农药——伏虫灵。这两种农药较贵,他们又开发出新药——速克毙,同样低毒、高效、无残留,每吨价格却比甲氰菊酯便宜1万多元,比伏虫灵便宜2万多元,自然很快被农民接受。
他们把产品质量当成企业的生命。王正权把质量的概念从产品延伸到服务,他说:“只有通过优质的手段把优质产品转化为商品的最佳效用和价值时,才算完成优质的全过程。”因此,他们“两手抓”:一手抓产品质量,一手抓优质服务。有一次,一家中间商急着到厂提货,但这批产品的胺含量49.4%,比标准含量低0.6%。按规定不准出厂,可中间商要强行提货。矛盾反映到王正权这里,他一口咬死:“别说差0.6%,就是差0.06%也不能出厂。”为了尽快交货,他们发动全体职工连夜加班,使胺含量很快达到标准。几年来,他们出厂产品合格率一直是100%。
市场如魔方,变幻莫测,很难把握。王正权引导大家把握宏观和微观局势,利用一切机会占领市场。王正权亲自出马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药科协商,以3万元1吨的价格销300吨乙草胺。可没过几天,一家大企业到农场推销乙草胺,1吨2.6万元。王正权狠了狠心:“降价,我们也卖2.6万元。”回到厂里,他组织职工攻关,每吨成本从2.9万元降到2.4万元。正是靠降低成本,靠提高质量,瑞泽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越来越走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