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彼得保罗要塞巡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14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彼得保罗要塞巡礼
许宏治
俄罗斯朋友告诉我,到俄罗斯不可不到圣彼得堡,到圣彼得堡不可不去彼得保罗要塞。彼得保罗要塞是“圣彼得堡的历史核心”,是这座涅瓦河畔名城最具特色的建筑群之一。有人甚至说,她是圣彼得堡市的象征。
于是,我到圣彼得堡后,决定无论如何要去寻访它。
彼得保罗要塞坐落在涅瓦河三角洲的扎亚奇岛(——译兔子岛,见题图)上,与冬宫隔河相对。从冬宫门前向涅瓦河彼岸眺望,一眼便可看到一座金光闪闪的尖塔直插云天。那就是要塞里大教堂的钟塔。
要塞有近300年的历史。1703年,彼得一世决心在涅瓦河畔为俄罗斯帝国建立一座新都,以便与几个世纪以来莫斯科的保守传统最终决裂。是年5月16日,他在扎亚奇岛上为要塞奠了基。要塞最初只是一个土木建筑的城堡,墙和堡垒均按彼得一世和法国工程师朗贝尔的计划修筑而成。从1706年—1725年,在首席建筑师特列西尼主持下,用岩石镶砌,进行了加固和扩建。后来经1779年—1787年再次扩建改造,成为一座坚固的六棱体城堡。要塞是圣彼得堡最早的建筑群,圣彼得堡市便是在要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因为如此,彼得堡人把彼得保罗要塞的奠基日定为圣彼得堡市的建城纪念日。
彼得一世决心在波罗的海芬兰湾岸边建设新都,是有深刻用意的。他想把这座新的城市变成俄罗斯帝国通往海洋的大门和面向西方的窗户。据记载,当年圣彼得堡市的建城工程规模空前浩大,几乎集中了全国的力量。当时,彼得一世曾下令在全俄国禁止其他的岩石建筑工程,而每一个前来彼得堡的人都必须随身带来一定数量的石块,或者交纳赋税。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彼得一世还聘请了来自欧洲各国的著名建筑师,博采众长,结果使如今的圣彼得堡市看上去好似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成为俄罗斯最西欧化而又不失俄罗斯本色的一座城市。看来,彼得大帝是很懂得“俄西合璧”、“洋为俄用”的。也正是从彼得大帝开始,俄罗斯才由闭关自守改为实行对外开放,终于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
彼得保罗要塞的正门彼得门,是按特列西尼的设计于1717年—1718年建造的,堪称建筑艺术的瑰宝。门上饰有大量18世纪初的雕塑和浮雕,如描绘基督十二弟子之一圣彼得战胜异教徒故事的浮雕《占卜者西门的惨败》,等等。还有用铅浇铸成的重达1吨多的俄罗斯帝国双头鹰国徽。今天的俄罗斯国徽是和它一脉相承的。
进入彼得门后一直往前走,道路右侧便是要塞中最主要的建筑之一——彼得保罗大教堂。它最初只是一座不大的木结构教堂,奠基于1703年6月29日——圣徒彼得和保罗的纪念日,教堂和要塞因而得名,而圣彼得堡市也因此得名。后来,在木教堂原址上,又用岩石建造了新的彼得保罗大教堂,主持建设的仍是特列西尼。它的钟塔尖顶高达122.5米,成了圣彼得堡市的标志。
当然,彼得保罗大教堂之所以闻名于世,不仅在于它的高耸入云的钟塔,也不仅在于它的金碧辉煌殿堂,更重要原因还在于,大教堂落成以后,便成为俄罗斯君主的安息之地。1725年,圣彼得堡的奠基人彼得一世被安葬于此。后来,除彼得二世、约翰六世和尼古拉二世外,俄罗斯帝国历代君主们,无论其生前是非功过如何,最终几乎都在这里找到了归宿。因此可以说,俄罗斯帝国一段大约200年的历史,仿佛在这里凝结了。
在用围墙和堡垒包围起来的要塞内,除了富丽堂皇的大教堂,还有阴森可怖的监狱。从18世纪30年代起,要塞的一部分房屋被用来关押政治犯。1825年起义的十二月党人领袖、曾试图刺杀沙皇的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列宁的哥哥)、著名作家高尔基等,都曾被囚禁在这里。高尔基1905年因书写革命传单被囚禁于此时,曾抱病写下了戏剧《太阳之子》。现在,这些囚室门口都挂着说明当年何人曾于何时被关押于此的牌子,部分囚室仍开放供人参观。
以前曾有资料记载说,十月革命前夕,要塞曾作为起义军司令部。按照列宁指示,曾在棱堡的旗杆上悬挂一盏明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以此为号,炮轰冬宫,掀起了起义的高潮。不过现在,这段历史在这里似乎已被忽略不提了。
要塞内还有一处著名的建筑——造币厂。这里曾是俄国最早的造币厂。如今,这里陈列着大量实物和图片,向人们叙述着从1724年至1985年,俄罗斯和苏联铸造钱币、奖章和纪念章的历史。
彼得保罗要塞是历史的缩影,在她身上浓缩地反映圣彼得堡乃至俄罗斯的一部分历史。虽然有一些历史片断被有意删略,但慕名前来参观的人却不会停止对历史的思考。(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