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荆江堤下增产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9-03
第2版()
专栏:

荆江堤下增产忙
新华社记者 张国翰
八月中旬,当荆江两岸几万个民工正在荆江大堤上和洪水搏斗的时候,我访问了湖北省江陵县将台乡。这个乡在江汉平原最南端,靠着荆江大堤。在大堤保护下,乡里呈现着一片丰收的景象。全乡七百多亩早稻已收割完毕,农业生产合作社每亩平均收稻谷五百六十斤,一般农户每亩也收四百五十斤。现在农民正忙着打场,田野里散发着诱人的稻香,随时可以听到人们愉快的笑声。两万亩中熟稻也都黄了,再过一个星期就可以收割。肥硕的谷穗在夕阳映照下迎风摆动着,好像一个无边的金色海洋。但是,将台乡农民并不以这个已经有把握的丰收为满足。为了响应中共湖北省委员会增产粮食的号召,全乡农民在四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一百多个互助组的带动下,造成了秋季增产运动的热潮。去年全乡没一户农户培育再生稻,今年全乡计划要培育一万五千一百六十一亩再生稻,占总田亩的百分之七十点四。仅这项就可增产一百五十多万斤稻谷。全乡的七百多亩晚稻已全部插秧。为保证增产计划的胜利实现,乡里召开了互助合作代表大会,专门研究了种植再生稻的技术措施,并找出了九项肥源。新生农业生产合作社计划半个月积肥三万斤,现在还不到半个月就积肥四万七千多斤。互助组组员胡贤贞本来想回娘家,后来听到要开展增产运动也不回去了。她说:“回娘家什么时候都可以,生产一时也误不得。”她不但自己积肥三十担,而且带动另一妇女订了积肥二十五担的计划。
将台乡像江汉平原上的其它村庄一样,解放前每逢长江汛期到来时,人们都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一九三一年荆江大堤万城段溃口,这个乡的大部分田地和房屋都被洪水吞没了。解放后,人民政府领导农民年年加固荆江大堤,特别是一九五二年又在荆江南岸太平口修建了我国一座最大的荆江分洪区进洪闸,这里已经摆脱了水灾的祸害,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地方。今年长江洪水是一百多年来没有过的。但是将台乡在坚固可靠的堤防的捍卫下,仅组织了一支几百人的防汛队伍上堤,大部分人仍在村中进行生产。一九三一年荆江大堤溃口时,曾经饱受灾难的农民周友义,对这次增产运动感到特别亲切。他有十四亩地,他计划种十三亩再生稻,还起早贪黑积了一百四十多担肥。为了腾出更多的年轻人开展增产运动,他又自动组织了二十多个老年农民,经常往返四十多里路到堤上给本乡民工送米。大家看他这股劲,因为他已有五十多岁了,便亲热地叫他“老积极”。他笑着说:“如今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再不积极,就对不起毛主席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