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国际舆论高度评价中共十五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12
第6版(国际)
专栏:

  国际舆论高度评价中共十五大
本报巴西利亚9月11日电记者吴志华报道:今天出版的巴西《商报》刊登了记者埃斯科瓦尔从巴黎发回的一篇长文,指出中共代表大会将指明继续改革的道路。文章说,从明天开始,全世界高层领导人的目光都将注视着北京天安门,在那里举行的中共十五大将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原因至少有两个:第一,它将规划中国到2002年前的政治、经济发展目标,这将成为中国在2010年—2020年间实现经济强国的基础。第二,这是在邓小平去世后,在没有毛邓时代“人民英雄”参与的情况下,由现行领导班子第一次制定一项行动纲领。
文章还指出,江泽民将在这次代表大会上作政治报告。这份报告提出中共在21世纪初的目标:怎样继续邓小平的“四个现代化”;怎样协调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等等。从华盛顿到莫斯科,这份报告在未来几个月里将被仔细地研究。
文章最后说,一切表明,江泽民将成为历史的舵手,将一个强大的中国带入21世纪。
本报汉城9月11日电记者王林昌报道:韩国《文化日报》自9月9日起,分3次发表驻北京特派员的文章,介绍中共十五大召开的意义和特点。该报在编辑引言中说,这次大会是讨论并确定今后各项政策、为21世纪作准备的大会,具有特殊的巨大意义。
文章说,这次大会首先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确定为今后的最大纲领,再次确认实行改革开放的路线,并将采取多种方式实现国有企业的改革。
文章说,参加这次大会的代表相当多数是45岁以下的年轻优秀骨干,它体现了培养21世纪主力的“第四梯队”领导层的原则。文章还说,这次大会还将进一步阐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方针,防止因改革开放的深化所带来的副作用。总之,“十五大是一次为实现21世纪中国成为经济大国的蓝图,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事先作好准备的大会”。
本报讯在巴黎出版的《欧洲时报》9月7日—9日合刊刊登一篇署名文章说,即将召开的中共十五大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以改革精神为动力,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把改革开放推向一个崭新的境界。
文章指出,1992年,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把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今后改革的主攻目标,随后即作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决定排除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这一决策使中国社会观念的更新进入更加开明的新时代。江泽民果断决策,建立宏观调控机制,依靠市场的调节功能,以抑制通胀为目标,从整顿金融秩序入手,通过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达到操控经济有序运行的目的。在宏观调控的作用下,改革取得了平稳推进的宽松环境,经济运行走上适度快速发展的轨道,并开始形成“高增长、低通胀”的良性发展局面。
文章接着说,世纪之交,江泽民表示,要把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中国带入21世纪。在中共十五大召开的前夕,江泽民的这一志向已被视为十五大的主题词。
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全面深化和重点攻坚阶段。一方面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成功地实现“软着陆”,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造较为宽松的环境,具有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冲击力;另一方面改革在实践中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十五大将为解决这些问题作出决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