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以色列辩论从黎撤军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12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以色列辩论从黎撤军问题
本报驻叙利亚记者吴文斌
自9月上旬以色列一海军突击队在深入黎巴嫩袭击时,被黎抵抗力量“阿迈勒”运动、“真主党”民兵和黎政府军歼灭12人和多人受伤后,以色列再次就是否单方面从黎南部撤军进行一场朝野内外的大辩论。
众所周知,以色列迄今占领的黎南部边境地区850多平方公里领土,是黎以不断发生武装冲突的导火索。
1982年,以色列大举入侵黎巴嫩,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河山。1985年3月,以色列从黎撤军,但仍以保障其北部地区的安全为由,占领着黎南部的部分领土。它还同时扶植了亲以的“南黎巴嫩军”,与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尽管以色列凭借武力迫使巴解组织和巴游击队撤离了黎巴嫩,并设立了“安全区”,但黎巴嫩人民反抗占领的斗争从未停止,以色列北部的安全也并未得到保障。1993年,以色列对黎巴嫩发动了大规模的“清算行动”,去年4月,又发动了“愤怒的葡萄”行动,给黎巴嫩人民造成了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虽然事后双方达成了“谅解协议”,但双方的军事冲突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加频繁。据以反对党工党议员、巴以和平协议主要设计师约西·贝林日前宣布,自1982年以来已有1200多名以色列人在黎巴嫩死于战斗和意外事故。特别是今年,以军在黎南部接连遭到3起重大伤亡,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以色列舆论认为,目前以色列在黎巴嫩的处境已犹如美国当年在越南一样,“深陷泥潭难以自拔”。
现以色列右翼联合政府内部也出现了分裂,至少有4位部长公开提出要单方面、无条件地从黎巴嫩南部“安全区”撤军。其中有基础建设部长沙龙、外交部长利维、国内安全部长卡哈拉尼和农业部长埃坦。沙龙对《国土报》说,鉴于损失,黎巴嫩已成了以色列的沉重包袱,我们应从这一负担中解脱出来。为此,他提出两种选择,一是改变在那里的行动方式,避免扩大地面行动,而更多利用空袭;二是不管同叙利亚的和谈进展如何,按以色列的计划和日程表从黎南部撤军。利维则呼吁要对黎政策进行反思。他表示以对黎巴嫩的领土没有任何野心,以色列的唯一目的是保障以北部地区的安全。卡哈拉尼强调,再也不能容忍以色列军人在黎巴嫩像兔子似的被狩猎了。
反对党工党领导人贝林6日还宣布,成立一个“为了从黎巴嫩和平撤军运动”,旨在“制止我们在黎巴嫩的愚蠢行径”。他说,以色列在黎哪怕再呆上一天都是多余的。7日就有数百名支持贝林发起撤军行动的成员在耶路撒冷内塔尼亚胡总理官邸前示威,他们高举“让我们从黎巴嫩出来”,“让我们的士兵回到祖国”等标语。以色列电视台公布的一项民意测验结果显示,52%的以色列人支持单方面从黎巴嫩撤军。工党领袖巴拉克10日在议会上也对以现政府的政策进行猛烈的抨击,他强调不采取认真的坚定的政治行动,绝不会实现和平,也绝不会实现安全。
在以色列朝野内外和社会舆论压力下,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国防部长莫迪凯10日在议会外交和安全委员会会议上,虽然表示今后要对在黎采取的行动进行彻底的研究,但仍严厉指责单方面从黎撤军的主张,认为这种主张是在助长黎真主党增加对以军的行动。莫迪凯承认,以军付出的代价是昂贵的,但他认为,只要尚未同黎巴嫩就以撤军的条件达成协议,以就别无任何选择。他指责呼吁撤军的人是冒险主义者,想走一步看一步,结果将会是恐怖分子追着我们的后脚跟打到以境内。
此间观察家指出,黎南部局势的恶化,是在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首访中东前夕发生的,可能对她的“拯救和平进程”之行带来负面影响,但同时也使国际社会对黎南部问题的尽早解决更加关切。据悉,奥尔布赖特已将黎南部问题列入其此行的重要议程。
以《新消息报》9日指出,以色列近日已秘密向叙利亚发去了信件,表示准备研究复谈新方案。以色列深知,叙利亚是解决黎巴嫩问题的“钥匙”,黎巴嫩1991年同叙利亚签订了《兄弟关系合作与协调条约》,两国一直保持特殊的关系,始终坚持在同以的谈判中“协调同步”的原则,因此,黎以和谈的焦点、黎南部问题的解决,将取决于叙以和谈的走向,只要叙戈兰高地问题得以解决,黎南部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本报大马士革9月11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