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诚信购物见文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12
第7版(国际)
专栏:文明公德在国外系列报道之十

  诚信购物见文明
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王南
身处异邦工作、生活,免不了与当地小贩商家打交道。记者到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就职后,赶集市、逛商场已成为日常之必须。买卖双方讨价还价,购物付账,自然是极为平常的事情,与他邦并无差异,只是这里司空见惯的赊账购物的现象,着实令人称羡。
在伊斯兰堡的集市上,记者曾有过数次类似的经历。菜贩摊前捆扎好的鲜蔬,每份才几个卢比,遇到囊中没有零钱或卖主亦无零可找的情况,对方往往先将菜塞到你的篮中,把手一挥,说声“回头再给!”在其他因钱找不开和买方尚短数十个卢比的场合,卖主仍允许你欠着钱先将东西拿走。
不仅金额少的东西可以赊账购买,金额相对大些的商品也可如此。有一次记者因事去我驻巴使馆,途经一家药店时猛然记起使馆大夫所托之事,让捎买一种药品。进罢药店,寻得该药,正欲付款时方觉没带钱包,为难之情立现。不待开口解释,店员似乎已有察觉,毫不迟疑地将售价200多卢比的药品递了过来。记者忙问是否需要立据画押或证件抵押之类,对方摆了摆手,告“近几天内还钱即可”。
当与在此的其他中国同志谈及这类事情时,发现他们大都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起初还以为,这或许是当地人对我等这些来自异邦特别是友好邻邦中国的客人,所给予的特殊关照,后来方知“赊账购物”对内客外宾一视同仁。有一回参加完巴外交部的新闻发布会,一位巴方同行顺道搭乘记者的车回去,路过一饮料、香烟售亭时,他急让停车,说要去还欠这家售亭的赊账。
据说,赊账购物的现象在巴其他地方也很平常,几乎没听说有赊账者不还或赖账的事。买卖双方大都并非熟人,他们之间若没有充分的信任和自觉,赊账购物的交易形式是无法持续的。巴基斯坦虽不是一个物质充裕的国家,但人们在某些方面的文明修养并不滞后。
(本报伊斯兰堡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