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领先于强者之后——略评中伊之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15
第8版(体育)
专栏:

  领先于强者之后
——略评中伊之战
本报记者汪大昭
备战期间,不少新闻传媒都说中国足球队自我感觉良好。开赛前,记者在球场边见到中国足协副主席王俊生,得到的证实是:“今天,队员们将带着火一样的激情和冰一样的冷静上场,不管出现什么局面,决不走样。”然而,这些都还不能算数。比赛进行到下半时10分钟,中国队2∶0领先,这才到了真正证实赛前自我感觉是否准确的时候。
场上打突前位置的黎兵已经不起作用,中国队两名替补前锋高峰和李金羽跟着助理教练谷明昌去做准备活动。狡猾的伊朗队抓住时机发起强攻,中国队没有得力的球员在前场伺机反击和牵制对手,伊朗队自然放心大胆地倾巢出动。很快,中国队后防线就开始犯错误,被对手踢进一记点球。
此后的5分钟内,中国队连续3次换人,4—5—1阵型也变了,3名健力宝小将又同时在阵中。人们重新看到了熟悉的阵容、熟悉的路数和熟悉的失误。先前一直以守为主的伊朗队拖后前卫6号巴盖里转守为攻,10号戴伊不断吸引中国队中卫让出要道。中国队的精力显得不那么集中,防线屡屡走神,没有前场流畅的反击来缓解压力,后场的危机时时都会致命。不到20分钟,伊朗队连破三关,欢天喜地地庆贺去了。
一位中国记者请伊朗队主教练古汉挑挑中国队的毛病,古汉说:“你们的教练比我更清楚中国队的问题在哪里。”那么,中国队究竟为什么一次又一次领先之后反而不会踢球,的确值得研究。记者以为,尽管赛前作了充分的估计和准备,不等于一旦假想成真,球员就会自动按事先设计的程序“运行”。中国队球员目前远未成熟到这种地步,在强敌面前能够领先,心里其实并不踏实。教练员的应变措施不够及时和有效,也是原因之一。但教练员所能做的事顶多是换人和调整打法,难以调整场上球员的心态,最终还要在大赛之中积累经验和教训。要求一支并不很强的球队具有强者处事的老练和潇洒,是不实际的。(本报大连9月13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