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克里姆林宫钻石馆探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21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克里姆林宫钻石馆探胜
陈艳王宪举
参观克里姆林宫的钻石馆,就像是去看望锁在深闺的美女。红墙兀立的克里姆林宫内,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古老神圣的教堂,金碧辉煌的宫殿,造型各异的塔楼,世界上最大的炮王和钟王,珍品荟萃的兵器馆……
走进迷宫似的兵器馆,穿过镀金镶银的皇家珠宝服饰、琳琅满目的精美工艺品和雕花嵌宝的刀剑兵器,一个不起眼的路标所指示的方向,才是最值得参观的馆中之馆——钻石馆。它在世界珍宝首饰艺术品收藏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沿路标向前走,在曲径通幽的最深处,一扇厚重的保险门前有持枪的军人把守,还没进入全封闭的半地下钻石馆,已感受到气氛的神圣和庄严。展厅的总面积不超过100平方米,以内厅展品最为珍贵:国家王权的象征物、历代皇族的珠宝精品、稀世珍宝,几乎每件展品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件件价值连城。
一只用黄金、钻石和珐琅制作的手镯华丽无比。手镯中间镶着世上最大的平面天然钻石,透过纯净的钻石表面,可清晰地看到一幅画在象牙上的亚历山大一世袖珍肖像。
一个宝石坠子在首饰中显得很别致。坠子由黄金、珐琅和红碧?制成,重260.86克拉。不知名的工匠只是将红碧?的天然形状略加修琢,它就酷似一串成熟的葡萄,顶端有镶金边的珐琅绿叶和纯金的精致卷须。这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1777年访问彼得堡时,送给叶卡捷琳娜二世的。
“沙赫”钻石由于其曲折的经历而在珍宝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块钻石的三个棱面都有精致的雕纹,纤细的阿拉伯花字记述着宝石过去的主人及其拥有它的时间。最初的题字1591年刻于印度,第二次刻字是在1641年,第三次题字则是1824年刻于波斯,它是历代波斯沙赫的至宝。1829年俄国驻波斯使节、著名诗人格里鲍耶多夫在德黑兰遇刺。为了避免外交上的麻烦,波斯国王继承人向彼得堡赠送了许多礼物,其中这块钻石是送给尼古拉一世的。
沙皇的权杖用黄金制作,光滑的杖体金光闪烁。权杖上饰有俄罗斯国徽——双头鹰。国徽的基座是举世闻名的奥尔洛夫大钻石。这颗印度宝石和另一颗与它一模一样的宝石一起,曾是安在印度一座寺庙佛像上的一双眼睛,后来几经转手,落入了一个亚美尼亚商人手中。奥尔洛夫伯爵从商人那里买了这颗珍宝,并在1773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命名日献给了女皇。
流光溢彩的大皇冠简直是钻石的荟萃。它是1762年由宫廷珠宝匠为叶卡捷琳娜二世加冕而专门制作的。工匠在皇冠上镶嵌了4936颗钻石,为突出钻石的光彩,特意在张开的半球边沿镶了两排无光泽的珍珠以衬托。这顶皇冠的构思意味深长:下端的桂枝包罗经纬线网,象征权力和荣耀;两个半球之间的花环图案是橡树叶和橡果,象征权力的永恒;皇冠顶端是历史珍品之一——重达189克拉的鲜红的尖晶石。
钻石与黄金的光辉,耀人眼目;皇冠与权杖的威严,令人震慑。历代统治者都想使自己的政权像钻石那样坚固和永恒,使自己的财富像黄金那样光耀。而今,他们留下的王权象征物成为整个俄罗斯的财富。
俄罗斯珍贵首饰的收藏始于18世纪初。彼得大帝发布了一道保护珍宝的专项命令,他认为,最有价值的那些珍宝不应只是皇族的私产,而是属于整个俄罗斯国家的。到1914年,很多世纪以来俄国帝王的标志,如皇冠、权杖、勋章和首饰都保存在冬宫钻石馆里。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沙皇立即下令把这些珍宝转移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它们在地下室尘封了8年。1922年国家委员会对这些珍宝作了鉴定,并决定由国家珍宝馆(即现在的兵器馆)保存。
与内厅展示王权财富相对的,是外厅的自然朴实无华。外厅主要陈列了产于乌拉尔山、西伯利亚等地的天然宝石:柠檬黄的闪光水晶、美丽花纹的孔雀石、色彩成图的玛瑙,还有紫玉、翡翠、石榴石……
雅库特的钻石,未经加工前并无光泽,混于沙石粒中难于识别;一经加工,顿时变得晶亮炫目,身价百倍。乌拉尔山的白金块,最大的也就两拳大,却重8公斤!天然黄金得益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型奇特令人叫绝:有的似骆驼行走,有的像海豹出水,最小的一块重20克,犹如一个人物侧面雕像。最大的一块36公斤,好似层峦叠嶂的山峰。它产于南乌拉尔山,是迄今保存下来的世上最大的天然金块。展品中还有钻石拼成的苏联图案、钻石镶制的苏联勋章,以及用钻石镶嵌名贵宝石的现代首饰,这些首饰都是为钻石馆特制,全俄独一无二。
俄罗斯的黄金储量居世界第二位,产量占世界黄金产量的20%,仅次于南非。位于西伯利亚东北部的雅库特共和国面积310.32万平方公里,是俄罗斯联邦最大的行政区。俄罗斯的钻石几乎全部来自雅库特。这里的“米尔内”矿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矿区之一。
钻石馆外厅展示的天然宝藏无疑是对内厅珍宝的充实,显示了俄罗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财力雄厚的物质背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