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辩证地看待“卖果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21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辩证地看待“卖果难”
王慧敏
去年从苹果上市开始,编辑部不断地收到有关苹果卖难的稿件∶苹果多了!烂市了!许多果农愁眉不展,有的甚至开始砍伐果树。
然而,编完这篇稿子,却觉得眼前一亮。面临同样的局面,面对同样的市场,为何莒南的苹果能畅销?来稿讲得很明白:首先,莒南靠质量取胜;其次,莒南人狠抓销售,并把销售目光从国内转向了国外。
传统产品苹果,是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商品,必然要受市场规律的支配。市场法则告诉我们,要想拥有市场,必须在产品质量上占有优势。
这些年,随着苹果种植面积的增加,苹果产量陡增,客观上导致市场竞争愈趋激烈。不过,是不是目前果品产量确实已经供大于求,必须靠砍伐果树来求得平衡?
有关专家认为,我国目前人均占有的苹果量不足世界平均量的1/6。有些地方所以出现卖难,一是果品质量存在问题,二是销售渠道不畅,三是加工滞后。由于我们的国情所致,短期内要想达到世界人均苹果占有量,还有难度。然而国际市场是广阔的。目前我国苹果出口量不足总产量的1%,而新西兰、智利等国的苹果出口量却超过总产量的50%。在国外,苹果除了直接生食外,水果制品消费十分热门:果酱、果脯、果糕、果汁等果产品多达百种以上。美国苹果加工量占总产量的60%,而我们不足0.1%。这样,不仅加剧了卖难,还使我们的苹果丧失了多次增值的机会。
我国拥有世界上少有的优质苹果带。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这个宝贵财富,我们目前利用得还远远不够。不适合种苹果,赶浪潮,盲目种,固然不对;适合种苹果,一看苹果烂市,不问青红皂白挥斧伐之,亦不足取。苹果从栽种到盛果期需4—6年。这中间,投入甚巨,一斧头下去,损失可想而知。
因此,各地应针对出现卖果难的具体原因,对症下药,是果品质量问题,就组织果农对果园进行清理,淘汰老化、低劣品种,争创品牌;是销售原因,就努力完善销售网络,保证销售有序进行;是加工滞后,就设法加大加工力度……
“贵——一拥而上——多——砍”,这个怪圈曾经让农民吃尽了苦头。辩证地看待问题,是跳出怪圈的法宝。这一点,饱经了市场风风雨雨的农民,感受应该很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