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走向社会感悟人生——中山大学开展社区援助实施素质教育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21
第11版(教育)
专栏:教育聚焦

  走向社会感悟人生
——中山大学开展社区援助实施素质教育纪实
丁锦文谢腾辉陈茂楠陈彩凤谢天闻
“如果您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如果您与他人发生纠纷……如果您有法律疑难问题——请到海珠区新港街社区法律援助服务站,这里有中山大学法律专业的同学为您提供志愿服务……”
今年元旦,中山大学法律系大学生志愿者对广州市民作出了这样的宣告。
当天,服务站举行了大型法律现场咨询活动,热线咨询电话第一天来了16个。到目前为止,法律系志愿者们为民服务31次,举办普法宣传活动44次,听众达1600余人次。志愿者们的足迹遍及了广州市区。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苏一凡说:“时代要求当代大学生成为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知识视野、较高的科研能力和创造能力、强壮体魄和坚韧意志的新一代接班人。完成这一教育使命,必须加大全校综合性教育改革力度,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需的基本素质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为此,中山大学成立了由党政领导和专家学者组成的“素质教育”领导小组,组织学生和学生社团开展“读书成材”、“社区援助”、建设“校园文化”等活动。
中山大学学生社区援助服务中心从去年开始建立至今,已有近30个社区援助服务站。服务站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材和社区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开展社区公益事业援助。学生们还与街道办事处和小区居委会签订了社区援助协议书,长期服务结对已达百余对,参加服务的学生一年服务时间平均达30小时以上。
同学们在各个社区投入了热忱的工作和真诚的爱心。
广州残疾者英语培训中心师资欠缺,中山大学外语学院分团委与他们结成对子,组建了一支由高年级学生组成的志愿辅导小组,帮助残疾者培训中心的学生练习口语。志愿者们采用演讲、辩论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深受残疾学生的欢迎。
电子系与25路公共汽车总站结成社区援助对子,其中一天义务维修电器活动便修好彩电11部、电脑2台、影碟机8台、洗衣机5台、电吹风6个、台灯4个、电风扇3个。一些待修的大件电器,同学们还记下地址,约好时间,上门服务。
由爱心与信念组合的“爱心同盟”,去年9月一成立,签名参加的学生就达400人。去年10月组织盟员为患白血病的吕新富同学募捐人民币26575元;11月派出志愿者到晓港帮高龄老人家打扫卫生和到弱智、盲人青年学校当辅导员,到芳村精神病院看望病人。
地理环境学院城市规划系的研究生帮助和平县大堪中学规划校园,为这个学校节省了大笔资金。志愿者们还捐书捐衣服给贫困地区的孩子。该系“绿叶社”还为农村中学建立绿叶社图书室,设立绿叶社优秀学生奖,请农村中小学生到中山大学参观。
生命科学学院同新港街共建“三高”农业基地。国贸金融系的80多名同学义务为珠海国际航展做翻译。“绿叶社”提出“献一份爱心,造一片绿荫”的口号,在校内开展各种各样的义务援助活动:参加马拉松长跑的运动员一过终线,就有人搀扶,递上毛巾和饮料;中区草坪有小孩闯入,会有人带出。漫步在东区的校道,不时会有“节约用水”、“请讲卫生”的宣传海报。有的志愿者还到学校医院住院部去看护病人,帮助忙于科研和教学的老教授料理家务,清理校内的卫生死角。
“社区援助活动加强了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中山大学行政系副教授任剑涛说,“实践育人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思想。青年学生要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必须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劳动人民相结合的正确成长道路。社区援助同样是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很好的素质教育载体。”
中山大学以社区援助为“抓手”的素质教育工作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响应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各院系、各社团,从教授、博士生到本科生,都以各种形式投入到这项活动。
外语学院招志愿者12名,报名处一下来了40名学生;物理系92级同学创建的志愿者联盟在不断壮大,成为社区援助活动中电器维修的骨干力量;原来成天埋头在实验室里的博士生、硕士生也积极参与其中。博士生会主席段咏新、研究生会主席尹志强、研究生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会会长李伟雄等纷纷投身于科技服务队的援助服务,起到了积极的带头和组织作用。
走出校门参加社区援助活动,使志愿者们在作出无私奉献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积累无形的收获——有对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层思考,有对现实生活的深切感悟。
生命科学学院有位同学,过去对别人做这种事总是感到不理解。有次他住院,家人不在身边,志愿者们轮流照顾他,他才感到社会上需要更多的关心。他病好之后,有人介绍他去做一小时有20多元收入的家庭教师,他没去,他选择了到残疾人外语培训中心做辅导员。他说:“在残疾人外语培训中心做志愿者的这些日子,我深深感到这不仅是一份爱心,更是一种责任,这种经历给我的体验、感受和启示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计算机系的大多数同学在参加了志愿服务后,学习比以前更认真了。原来以为自己已经学得差不多了的同学,发现有许多知识并不是真懂了,都说社区援助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检验、巩固和深化。电子系的同学通过参加实践锻炼,现在还能自己组装电脑,检修移动电话。
志愿者们的足迹留在大街小巷,也留在了人们的心底。一位戴着中大校徽的同学刚上车,就有一位40多岁的妇女站起来给他让座。车里人都惊奇地要她解释,才知道曾有位中大的同学志愿者为她修好了抽油烟机。
一件件小事凝成一种力量,一个个志愿者铸造了一种精神,这一切,在悄悄地改变着大学生们自己的生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