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教会孩子面对挫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21
第11版(教育)
专栏:家教之友

  教会孩子面对挫折
周思云
让孩子能正确对待挫折,首先应该培养孩子的好胜心和自信心,这是帮助孩子博取成功的第一环,也是“挫折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好胜心的培养需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激发孩子的自尊自信;对孩子多正面鼓励,使孩子经常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体会成功的喜悦;放手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实践,允许孩子有广泛探索的自由。
其次要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增强耐挫力。挫折对每个人都是难以避免的。但在相同的挫折情况下,各人的主观感觉又不尽相同,对某人构成的挫折情境,对另一个人并不一定也构成挫折。形成这种个别差异的原因,主要与挫折容忍力有关。挫折容忍力是指个人在遭受打击后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亦即个人承受环境打击或经得起挫折的能力。增强耐挫力是挫折教育的关键,而要实现这一点,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一些适度的挫折情境,教育孩子容忍和接受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挫折。
这里不妨举美国洛克菲勒集团创始人老约翰为孩子提供挫折情境的例子。老约翰只有一个儿子小约翰。有一次,他张开双臂,叫儿子跨越椅子跳到怀里来,小约翰听到父亲呼唤,高兴地冲过来。但老约翰迅速把双臂移开,小约翰重重摔在地上。对着发怔的儿子,老约翰意味深长地告诫儿子:在生活道路上,什么都会发生。这里老约翰的做法虽有些过分,但是他为让孩子明白和接受挫折,有意在日常生活中创设挫折情境的考虑,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让孩子能正确面对挫折,就要让孩子掌握应挫的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两种人能经受挫折的考验。一种是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另一种虽没有逆境可言,但从小受过良好教育,心胸开阔,有坚强的个性。现在的孩子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没有逆境。要想让这些孩子成材,让他们学会正确地应挫,便成了挫折教育的重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